|
证券交易所我们比美国落后了有100年,但是碳交易所,我们跟美国落后只有5年。中国是碳排放很大的国家,在碳交易方面,其实应该有很大的主导权。日前,气候组织大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做客凤凰网,与主持人刘海林共同就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进行热点分析,以下是原文实录:
刘海林:从目前来说,从世界和中国来说,可能大家在解决减排这个资金方面,谈最大的是碳交换市场机制的建设。这个机制建设,从目前来说,我们其他的,比如说碳交易所,我们如果说证券交易所,我们比美国落后了有100年,但是在碳交易所,我们跟美国落后只有5年。但是中国是碳排放很大的国家,可能在碳交易方面,其实应该有很大的主导权,但是目前没有。没有的原因大家说,是因为碳这个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甚至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不如印度发达。
我也不知道吴女士,你对于中国建立有效的,解决资金的渠道,建立有效的碳交易市场,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吴昌华:两个层次去看,一个是在国际层次上,欧盟是最领先的,它是在《京都议定书》之下,有约束性的建立了ETS,就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在《京都议定书》开始之后,它已经谋出了它自己的一套经验,有很多的教训,但基本上已经属于经验最丰富的人。
那么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基本上是自愿性的,因为美国并不在《京都议定书》当中,但是芝加哥却有交易所,从自愿的方式用,来进行交易,所以有5年多的经验带这个地方。
谈到交易,交易其实是一种工具,肯定仅仅靠交易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说在众多的决策政策工具当中的其中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工具当中。它的目的,它的内涵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我有这一块钱,也许我自己减了以后,减不掉多少,但是我觉得我这一块钱去买,我还可以买。所以它从一种成本过程,所以它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第二个层次回到中国,中国其实这些年,从我的职业生涯开始,其实基本上就在做,当时主要是做二氧化硫,也是跟美国学,去探索在中国建立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的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要建立的话,它必须有它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和基础,你不能随便说,咱俩交易吧,咱俩自己定义一个规则,然后完了咱俩就交易。相反它一定要在,比方说西方为什么欧盟可以做,因为它有一个排放的顶峰,它到这个峰顶之后说你看我必须在1990年的基础上,1990年的排放是个顶峰。然后在这之下,我往下减。
所以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在下面减的多,你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做。那么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基础在这个地方,但是目前中国,如果仅仅从国内的角度来讲,其实已经开始具备了这种条件。也就是说这40%、45%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交易的政策或者法律基础,这个基础出来之后,这也是国内的,不可能拿到国际上去交易。在国内,你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尝试,企业间、区域间都可以去探索,然后相互之间这种交易。它仅仅是各种各样的手段当中的一种,也不可能所有的钱都通过这个交易当中来得到。
目前中国基本上三个交易所,北京、天津、上海基本上都建了一个,当然名义上都叫环境方面的交易所,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家下一步看好的还是碳方面的交易。所以对中国来讲,刚才您也讲过,经验积累并不足,我们真正走市场经济这个东西,走的时间还是短,所以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自己探索、摸索这个东西,在国内到底什么样的一套交易的机制,真正能扮演到把这个碳往下减,把政策的目标能够好好实现,还有几年的时间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