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四大条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14:2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经历了较为频繁的经济波动,特别是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动后,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在笔者看来,这些条件是:
    一、只有在以内需,特别是国内的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建立起来的时候,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一旦当靠着行政的、外在的力量将经济启动起来,需要内在机制引领经济继续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了内在机制的不足和无力。这里所讲的内在机制,就是靠内需,主要是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内在机制不足和无力的情况下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唯一的选择就是按照既有路径继续加大行政性的投入,于是就陷入了凯恩斯主义的依赖症,即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进行更大的投入。消费不足意味着企业不景气,企业不景气意味着税源的缺乏,在税收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只能是开动印钞机器,接下来就是通货膨胀。
    本次启动内需的政策的侧重点在于基础建设,在启动国内消费的方面虽然也有着力,但明显着力不足。鉴于消费拉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需要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需要社会保障以无后顾之忧,难以一蹴而就,相反对于“保八”而言,靠政府投资型的基础建设却有着立竿见影、刀下见菜的效果,但这却不是持续增长的机制的建设。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所以对我国影响甚大,原因尽管是多重的,但过度依赖外需,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动,为了中国持续健康发展,长远地看,我们必须着力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的建设。
  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企业活力是否恢复,而不在于钢筋水泥支撑的GDP的增长速度
    什么是经济的真正恢复?经济的真正恢复在于企业活力的回复,而不在于GDP的增加。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有充满活力的强大的企业。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于有一批历经风浪,久经考验的知名企业,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经济发达,同样在于有一批充满活力的知名企业。相反,GDP却是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例如单纯的政府投资就可以增加GDP的。于是就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政府投资是花钱的,企业活力是挣钱的。如果企业活力没有恢复,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
    诚然,政府投资对于企业活力的恢复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企业活力的恢复一要看市场,看市场需求状况是否转暖,二要看政府创造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及相关经济政策,三要看企业的应变能力,看企业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机遇,能不能弯道超车。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危机给优秀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机遇。据此,宏观经济政策既要有利于启动内需,更要着重于企业活力的塑造。
    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经济结构是否得到了调整和提升
    美国次贷危机所以对我国经济影响甚大,还在于我们既有的经济结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的一课,过去利用廉价的土地,人力成本优势,承担国际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端生产能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既有的靠低成本,污染环境、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结构亦使我们非常被动。
    经济危机通常是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极好时机,危机本身是调整和提升的杠杆。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走出危机的契机。如果经历了危机而经济结构没有得到调整和提升,那就白白地经历了一次危机。




(责任编辑: 廖佳 )

 新华视频 >>


杰克逊纪录片首映式

3.6亿巨奖领奖细节


解读2008央企成绩单

"钓鱼"式执法引深思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推动经济复苏:PE的示范作用
社科院专家: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怎样走稳
管理通胀预期需稳增长调结构
迟福林:“十二五”改革应向消费大国转型
处在历史转折阶段的“十二五”改革
中国学者解读斯氏中国观察

 图片精选 >>


   · 惊!草狼被车撞后拖行仍存活
· 全球未婚女首富大婚
· 英女王爱在床上吃早餐



   · 世界上最大的南瓜
· 内衣橄榄球赛上演贴身"肉"搏
· “鬼味儿”渐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5:35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