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有的农业户口成了香饽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18:1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应该说,推进城镇化从经济和社会意义上都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规律,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然而,相当一部分网民的反应却是“千万要珍惜现在的农民户口,不可轻易转为城镇居民”,弥漫着一股恋农情绪。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以为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如今一些农村,尤其是城郊或城中村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比较,已经发生一定的逆向倾斜——在建设拆迁、招商引资、规模化发展使土地升值的过程中,不少农民获得了巨大利益,农民户口“含金量”大增。对于这些农民来说,放弃农业户口,当然是不情愿的;二是此前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一刀切”的行政作风,使农民担心“被城镇化”之后,无法摆脱“非城非农”的处境,生活质量不升反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8:06 | 只看该作者
公众的上述反应,提出“城镇化”路该怎么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方面,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程度很低地方,在没有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中心城镇城区面积,征用土地开发商品房,而买房者又大多是收入并不太高的本地农民。这样的城市化,由于农民进城后没有更多的就业渠道,生活质量并不能相应提高,城市化的“含金量”自然很低。

    另一方面,一些大城市更多是在产业基础上滚动发展,创造财富的大量劳动者,反而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待遇。正是这种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产业分布不均衡,使得最应该城市化的地方,无法真正实现城市化;而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大都市,因为产业项目过于集中,却又难以接纳更多的外来人口,令人颇为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8:18 | 只看该作者
这就给下一阶段的城镇化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发展小城镇,到底是以“业”带城,还是盖楼“造”城?如果选择前者,那目前主要依赖县、镇政府“八仙过海”式的招商引资,能够支撑以“业”带城的巨大能量吗?小城镇扩容与产业分布的矛盾,现实中又如何解决呢?

    看来,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是不行的。需要在认真领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使各级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具有合理性和系统性,从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8:38 | 只看该作者
据报道,浙江最快2010年元旦起在全省推广农村集体建筑用地入市,并逐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流转;11月18日,长沙市委会议也决定,自2010年开始启动以农村宅基地永久使用权置换城镇房产的试点。

    城乡一体化必然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人口在2008年已经达到6.07亿,但与此同时,进城人口与城市土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长沙试点提出,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生活,而城市人口在农村和小城镇生活,以生活方式的渗透和融合来推动城乡一体化,描绘了美好图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有助于缓解城市“地荒”,平抑畸高的城市房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8:50 | 只看该作者
改变农业社会传统的居住和生产模式,无疑将对广大农民带来冲击;城乡人口混合居住,也是一个跨越式的构想。如何对一些地方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发现的问题加以防范,是推进试点面临的挑战。

    首先,如何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对于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相关部门对耕地保护已有制度安排,但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开发主体滥占滥用土地的冲动。在一些城市,所谓的“地荒”并非城市土地已经没有开发的空间,而是土地囤积、土地浪费太过严重。没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很可能形成对农村集体土地粗放式开发的惯性,带来新一轮的土地囤积和浪费。而且,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尚未消减的前提之下,单纯寄望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来缓解城市高房价也许并不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9:03 | 只看该作者
其次,如何预防新的二元矛盾。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土地的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如果没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以及可靠的社会保障,将可能造就一大批城市“贫民”,城乡二元结构可能转换成贫富二元矛盾,矛盾将更加集中体现在城市,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农民进城与否不应仅凭行政命令“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既要有利于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也要尊重农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激发农民在成为新市民过程中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城乡一体化更应当是城乡协调发展,应该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缩减城乡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9:18 | 只看该作者
此外,如何应对“大城市病”。城市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度的,必然遵循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规律。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很多城市越来越感受到人口的巨大压力。在一些一线城市,房价飙升、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大难题。而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也带来老年人口保障差、留守儿童教育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也不是人口和资源一味向城市高度集中,尽管一些发展中的城市需要人口规模红利,但激活县域经济,推进中小城镇建设,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和生活水平提高,更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均衡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8:19:28 | 只看该作者
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城市带动农村,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不能只要速度不要质量、只看规模不看效益,农村的集体土地同样需要“精耕细作”,规划和珍惜好每一寸农村土地,为城乡个体提供更好的发展途径,是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试点的当务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10 06:53: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是农村户口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4:25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