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稿]述评:中流击水 趁势而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14:5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新华社述评:中流击水 趁势而上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刘 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年有余,中国经济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弹曲线,平息了当初一些人作出的“L”形、“W”形等猜测,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划出一道“上行线”。

    砥砺奋进一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动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绩:
    经济增速从去年下半年的急速下滑转为今年以来的逐季回升,全年“保八”无悬念;从启动成品油税费改革到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批多年想改未改的重点改革相继启动;从年初上千万农民工失岗返乡转为部分地区再度出现“用工荒”,全年就业目标有望超额完成……“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取得可喜成就,鼓舞人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坚定地阔步前行,走得比预期的好。然而,往后的道路仍存不少困难和复杂因素,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及早谋划、周密安排未来的发展。
    如同“船到中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互相交织。如果在这个时候沾沾自喜、满于现状,不但会错失未来发展的良机,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复苏道路曲折漫长,欧美国家高消费低储蓄的模式正在变化,诸多因素使得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难以为继。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以及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依靠加大物质资源投入发展经济的模式也难以为继。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都伴生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强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各国着眼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已展开一场抢占新制高点的竞赛。
    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
    面临在新的起跑线上的竞争,重要的是抓住机遇,谋划长远。只有如此,方能赢得主动权,取得新突破,赶上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步伐,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谋划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实现趁势而上,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行动起来,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现在,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当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抑制并转入企稳回升通道后,靠强有力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将逐渐显露出来,结构调整任务由此更加凸显。只有加快体制创新,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立于不败之地。
    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经济的回升,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的拉动,消费和民间投资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其潜力。今后必须着力推进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强保障力度,使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同时鼓励民间投资,从而有效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谋划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实现趁势而上,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从全球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日益显现。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已极具前瞻性地对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了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中流击水争朝夕,趁势而上谋发展。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经济处在调整结构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抓住有利条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使中国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飞跃。

  回顾篇:中国经济这一年
   
    ■ 应对冲击一年间:中国经济高昂着头 宏观调控更从容
    这一年,中国经济遭遇的艰难前所未有,宏观调控面临的复杂形势前所未有。关键时刻,中央见事早、判断准、动手快,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坚持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第一要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与时间赛跑,从危中求机,宏观调控必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增速下滑,中央将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出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 “最为困难”的一年取得“极为不易”的成绩
    “中国经济实现8%以上的增长已无悬念,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形成了共识。回想年初,对经济走势有‘V’形、‘U’形、‘L’形、‘W’形等争论,很多人很悲观。现在争论平息,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形反转。”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为世界经济摆脱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望篇:2010攻坚战
   
    ■ 打好基础向未来:著名经济学家对话宏观经济形势
    日前,来自国内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厉以宁、刘世锦、李扬、胡鞍钢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抓住有利时机部署和推动重要领域改革,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联合国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8%
国家信息中心:明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达8.5%
渣打银行: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0%


(责任编辑: 李春 )

 新华视频 >>


12.06《新闻联播》

东亚运动会开幕


发哥"整蛊"朱军

王菲复出千金一掷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经济学界讨论防御通胀 明年或有两次加息空间
应对冲击一年间:宏观调控更从容
应对冲击一年间:中国经济高昂着头
新闻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为何较低?
彭志龙:关于中国消费统计问题的几点看法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继续“稳”字当头

 图片精选 >>


   · 麦当劳餐厅竟提供家教服务
· 中国内衣模特大赛南宁举行
· 满天都是孔明灯


   · 明星北极熊“克努特”3岁了
· 奥巴马演讲"捧红"西点军校生
· 2010年世界杯奖金大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19: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