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一点考博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8 06: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我的一点考博经验
本来不想在这里谈个人的经验,因为一方面,我觉得就考博而言,是否存在普遍适用的规律和经验是很值得怀疑的问题。报考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系所、同一系所的不同专业、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所经历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都可能会截然不同。另一方面,我对痛苦的考试经历通常是选择性失忆,比如现在我已经记不得英语试卷各种题型的分值比例,考试结束当天晚上就已经忘掉了专业课的考试内容……而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夸夸其谈,可能会用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别人,那罪过可就大了……但看了这个版里的一些和大家争论的某些问题,感觉自己加上身边人的经历,如果讲出来,可能会对打算考博的同学有一些帮助。

1. 关于英语考试难度的问题。

    看到有人把社科院与北大、人大等学校的考试做比较,我觉得这种比较很难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我06、07报的社科院,英语成绩分别是48和67,LP是06、07报的北大,成绩可能是53和55,我多年以前还考过人大,成绩是69。这三所学校的试题结构没什么可比性,社科院对词汇要求相当高,北大则综合性比较强,听力、summary和写作都是社科院所没有的题型,因此对考试的比较,倒不如对考生本身能力进行比较来得有意义,我的阅读理解和英译汉能力自己觉得还比较说得过去,LP则是语法、写作、口语水平还可以,因此,尽管我的成绩比她的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水平就比她强,看这个成绩,我也不会说北大的英语考试就比社科院的要难,考察重点不同而已。所以,我觉得英语考试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至于说人大,我可以肯定地说:的确很简单(相对另两所学校而言),我当年的成绩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得到的(但我要强调:时过境迁!我不保证现在人大考试也跟当年一样)。

    至于难度和题型设置的必要性,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难度高就是设置一个门槛,毕竟考试是十几、几十人里选拨一两个;另外,如果难度下降,分数线就会提高,还是一个道理。不过,对于英语实在比较差的同学来说,三个小时既看不懂题干,也不认识答案的确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更别说大段大段的阅读文章了,所以我对当年那48分还是相当满意的(何况我第一次考研时,英语才得了42分……)。而题型,对于社科院的大多数专业而言,做博士研究,阅读以及翻译英文文献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国际片的学生,所以考试对词汇量和学术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并没什么不靠谱的地方。当然,有些专业比如中文类的同学,可能未必认同外语的重要性,我也不认同这种统一考试,可转念一想,谁打心底里认同中国这种(独一无二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制度呢?没有办法,如果没有机会推翻它,那就先在现有体制下谋求生路才是首要的选择。

2. 关于成绩、分数线和复试的问题。

    考研考博的各位都很急切地想知道结果,我当年也一样,经常上网、打电话,恨不得马上得到消息,但第二次考的时候就没那么紧张了,都是系秘打电话过来告诉我结果和具体的复试时间,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项。 我的感觉社科院研院的行政部门要比北大的好一些(主要是态度上),至于各个系,可能就因人而异了。如果我所在的系就系秘工作对同学作一个问卷调查的话,很有可能满意率要在99%以上,如果不是100%的话,而北大的某院,我只要问到对研究生教务的工作表现,至今没有一个博士生回答说“还可以”,全部是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我的同学们与我的态度差不多,都认为社科院的招考还是相当公平的,所以,通常不必过于担心在获得信息时间早晚方面自己处于什么不利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招考不公平的话,你即使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初试成绩遥遥领先也没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说到公平问题,很少听到过有社科院招生不公平的反映,我除了自己考了多年(不才)以外,因为接触考博的人比较多(读研的同学,大学的同事),耳闻目睹的相关经验教训也能装满一箩筐了,所以更加能够体会到社科院的清静。对于所谓不公平的情况,我认为大体上有两种比较典型,拿我身边人为例:

第一种是:(跟导师联系,搞好关系[送礼])笔试第一、面试优秀:不中。(人大)
第二种是:(全凭自己实力)笔试第一,面试后总成绩第一:不中。(北师大)    [第二年继续考,成功]

第一种情况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公平的不公平竞争,被“潜规则”是一码事,主动“潜规则”而未果就是另一码事了,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不公平。第二种情况,相似的例子我还能举几个,有的第二次成功了,有的则是换了学校。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只想谈一点,算是警示吧,那就是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别以为自己位居榜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或者发现只有自己及格,其他人都没过线,就满怀信心地迎接复试去了。仔细想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非常恐怖的,就是:导师今年没有名额!因此,所有知情者都没有报考。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学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报考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导师今年有没有招生名额,虽然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例子(不是社科院的!),老师虽然没有名额,但有一位不明情况的老兄还是执着地考试并过线了,该老师于是面试,按理来说,这位老师(凭身份)再争取一个名额很轻松,但面试的结果很是失败……最终落榜。我身边相反的例子也有,我的经验是,如果遇到块真金子,大多导师还会想办法去争取名额的,所以在抱怨落榜之前,最根本的工作,还是把让自己成为一块金子。


最后讲一点专业上的(可能是比较普遍的)经验,就是我了解的所有导师,几乎都提到过的一点要求,就是学生要有比较强的写作能力,也就是文笔要好。

边想边写的经验,希望能给要考博(研)的同学带来一点帮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0 11: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