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从百度Hi展望百度SNS
分类: Web2.0
序言
腾讯QQ推出已经十年,从一个简单的IM工具,成长为功能丰富的客户端软件,内置了音乐、游戏、宠物、虚拟形象、网络电视等一系列功能。MSN Messenger虽然在本土化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毕竟因为微软windows、office、hotmail等产品的影响力占据中国IM市场第二的位置。
百度Hi如何后发制人?建立群组、多人聊天、传送大文件、“密友排行”、换肤、离线消息、音视频通话、百度Hi群…… 这些功能都很好,但是还不够——以上功能,还是在传统IM的层次上与已有的IM软件们抗争。
百度Hi应该在更深层次有所突破,我认为这一突破来自于引入Facebook的Newsfeeds概念,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了解朋友们在百度的动态。此举有利于将百度Hi升级为百度用户的信息中心,成为百度各项网络服务的入口,显著提高用户粘性。更进一步,甚至可以融入百度网站以外的动态,成为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的入口。
百度实现SNS,按照其“简单,可信赖”的习惯,通过客户端软件实现“朋友动态”就可以实现第一步跨越。
信息交流的定向vs非定向
当前主流的IM软件,其主要诉求是满足人与人之间定向的信息交流,主要用户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字交流、文件传输、语音交流。提到“定向”,是因为上述信息交流类似于电话系统,往往是双方进行、彼此明确信息传递的方向。
除了定向的信息交流,用户之间还需要非定向的信息交流。例如,用户A在百度知道问了一个问题,他往往希望所有的百度好友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他通常不会把这个消息用IM主动发给所有的好友。如果他在百度IM上加了100个好友,一般最多也就是主动发给十几个、二十几个人。这种状况在Msn Messenger也有体现。当需要告诉尽可能多的人一个信息的时候,Msn Messenger的用户往往是通过改变签名档来实现的,例如求职招聘、租房、二手交易。
后面谈到的这种一对多的信息交流,类似于广播系统,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小电台,大家向关注自己的其他人广播自己的动态——我更新文章了、我加朋友了、我问问题了…..
广播式的信息传播,是非定向的,信息的创造者并不明确谁会收到这些信息。当然,信息的创造者往往清楚信息传播的范围。例如Facebook、校内网不加阅读权限的信息一般是在朋友圈,也可以被朋友圈的人共享到后者的朋友圈,形成病毒传播效果;而加了阅读权限的信息,则被限定于在朋友圈之内传播,除非有人将其复制、粘贴到别的平台。
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平台,重要功能就是满足用户非定向传播信息的需求,一般称之为朋友动态功能(Facebook上称为 newsfeeds)。登录Facebook,默认界面就是告诉你朋友们最近都做了什么事情,包括留言、评论、发起活动、上传照片、使用app、参与测试等等。这些信息的传播,是非定向的——用户产生了上述信息,但是他并没有定向地传播给特定人,而是通过朋友动态广播给他的朋友们。
百度Hi可以传播哪些信息?
当前的百度Hi,从功能上看主要是与腾讯QQ、微软的MSN Messenger(Live Messenger)竞争。如果百度IM只是考虑如何优化人与人之间定向的信息交流,例如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传送文件,是很难与腾讯、微软已有的IM服务竞争的。百度IM的潜在优势在于与百度各项服务的整合,这种整合的关键是针对各种非定向信息的传递,将百度IM作为用户在百度的一个信息聚合器。
如果要提高百度用户的粘性,我们需要让百度用户更加方便地了解朋友们在百度上的动态。例如朋友们谁在百度知道新增了问题、谁更新了百度百科、谁在买卖东西、谁更新了空间、谁发现了好听的歌曲、谁收藏了推荐的网页……如此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用户在百度上添加信息。因为通过朋友动态广播出去之后,用户的添加信息行为会受到更多的响应。
在信息传播方面,当前的百度空间、百度Hi均不够彻底。
当前的百度空间,查看一个人的动态的时候需要分别查看其贴吧发言、知道回答、百科贡献、音乐专辑、搜藏记录。没有一个界面可以查看所有朋友的动态,甚至没有一个界面可以查看一个用户的动态。
当前的百度Hi客户端,仅仅是提示用户朋友们是否更新了百度空间。从百度Hi客户端调查问卷看,百度Hi考虑的整合包括:我的空间有新留言后及时通知我;好友空间更新后及时通知我;有人回答了我在百度知道上提出的问题后及时通知我;查看我订阅的百度新闻对比SNS系统的信息传播,以上信息还不够。
加入了SNS因素的百度IM,可以在已有IM传递的两类信息的基础上新增朋友动态以及用户自己收到的各种反馈,如下表所示:
已有IM传递的信息
升级后IM传递的信息
人与人之间定向的信息交流
人与人之间定向的信息交流
人与人之间非定向的信息交流(朋友们谁在百度贴吧加了文章,谁在百度C2C买卖了东西……)
人订阅的系统信息(谁回答了我的百度知道问题,谁更新了我关心的百科条目……)
系统与人信息交流(定向传播的添加好友请求、朋友上线等信息,非定向传播的活动公告、广告信息等信息)
系统与人信息交流(定向传播的添加好友请求、朋友上线等信息,非定向传播的活动公告、广告信息等信息)
客户端在百度SNS化中的作用
在Facebook、校内网、海内网这些SNS网站,朋友动态(Newsfeeds)主要是在Web界面实现的。校内网的IM软件校内通可以通知用户朋友的动态,目前功能比较简单。
如果百度Hi要实现查看朋友动态功能,则可以通过信息同步的方式将上述四类信息传送到用户的客户端,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视图来查看信息。
客户端的第一个好处,是更容易解决信息过载问题——如果一个用户有100个好友,平均每个好友媒体产生5条信息就是500条信息,大多数用户是受不了如此数量的信息轰炸的。因此,查看信息的界面要提供分级、分类、过滤等信息深加工功能。
信息过载问题,可以借鉴操作系统展示文件的方式。
当前SNS上面提供的朋友动态,展示方式通常是列表方式,类似于Windows系统之中文件夹的以上效果。问了解决信息过载,Windows提供了目录功能,也提供了缩略图、平铺、图标、列表、详细信息等多种查看方式。
以上功能,如果是在网站服务器上计算,通过浏览器展示给用户。那么后台服务器负荷、前台页面的复杂度都比较难以操作。这个方面,涉及到B/S结构与C/S的分析比较,这里不展开谈。
百度vs腾讯,谁先发力SNS?
SNS概念,因为2007年Facebook的表现,被炒作的火热。互联网巨头们,google、yahoo、微软,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SNS服务,不过都没有取得良好表现。全球各地,当前比较成功的SNS都是从小到大独立发展起来的,包括美国的Facebook、Myspace、Hi5、日本的 Mixi.jp、韩国的Cyworld、欧洲的Bebo、国内的校内网、51.com。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百度、腾讯还没有全面发力,拥有中国雅虎的阿里巴巴、拥有Chinaren校友录的搜狐,也没有取得突破。独立的SNS网站,校内网、51.com、天际网、若邻网、联络家、海内网、饭否网……现在看只有校内网、51.com发展规模还不错。中国的SNS市场,面向大众的领域,我现在只看好百度和腾讯。其他SNS平台,只有做垂直市场、小众才有机会。
问题是,百度和腾讯何时SNS呢?作为外人,我不知道百度决策者的决定。何砝认为,影响力已经超过新浪、搜狐的百度是不会漠视SNS的。2008年1月,百度和北京大学共同创立的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正式发布的《2007中国空间社区(博客)研究报告》显示,校内网的流量和访问用户量超过新浪、搜狐博客,排名第三位。
以上局面,对百度的现在影响不大,因为百度当前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网页搜索竞价排名、关键字广告。但是,对于已经推出财经、娱乐等频道计划推出C2C业务力图要从搜索引擎升级为全面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百度而言,社区又很重要。
百度实现SNS,按照其“简单,可信赖”的习惯,通过客户端软件实现“朋友动态”就可以实现第一步跨越。至于六度理论、实名制、权限设置……这些对百度而言并不是关键。
附:2月底,百度内测百度hi,何砝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了这款软件,也看到了业界很多评论文章。有人提到了C2C,有人提到了SNS。恰好我自己在做 SNS,又有朋友在百度的客户端事业部、C2C事业部。近日与他们的交谈,激发了我探讨百度IM与百度SNS的兴趣。这篇文章还在继续写,先发出一部分抛砖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