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赵青海 来源: 日期:2008-4-29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总体缓和、稳定的战略态势下,局部动荡、冲突不断。热点问题是局部紧张和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妥善解决这些热点问题对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中国正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积极参与解决热点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参与柬埔寨和平进程开始,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热情不断上升,力度逐渐加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先后任命了朝鲜特使、中东特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等,参与有关热点问题的解决。自2002年朝核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先后组织了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缓解了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局面,并推动朝核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东问题是战后持续困扰国际安全的热点。在派遣中东特使前,中国已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为了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任命中东特使,负责同有关各方接触,传递各方信息,推动冲突各方进行谈判。自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出现以来,中国一直通过元首互访、派遣特使、通电话、互致信函以及在联合国等场合开展协调等各种途径与各方沟通,缩小立场分歧,推动平等对话。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苏丹政府已明确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提出的在达尔富尔地区采取“混合维和行动”的方案。中国的努力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肯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说,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一直尽自己最大努力,他对此表示理解和赞赏。美国前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太事务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项目主任贝德指出,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了特殊的影响,并取得了正面的成果。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一方面推动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支持伊朗与欧盟谈判,防止局势升级;另一方面参与六国协商并支持安理会对伊朗的有关决议,敦促伊朗执行安理会决议,暂停铀浓缩及相关活动,早日解决未决问题。2007年缅甸发生骚*后,中国政府派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作为特使赴缅甸做工作并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的斡旋努力,使缅甸局势趋于稳定。
除了上述政治外交斡旋外,中国积极参加热点或战乱国家的维和与重建工作。中国迄今已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维和部队在海地、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得到各方的普遍好评。中国支持和参与东帝汶、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区的战后重建。早在2002年,中国政府就向阿富汗政府承诺提供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一半为无偿援助,一半为优惠贷款。目前无偿援助已基本落实。在上述援款下,中国为阿援建了帕尔旺水利工程、喀布尔共和国医院等项目,并提供了物资援助和人力资源培训等。2006年和2007年中方又向阿提供共1.6亿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宣布2007年起两年内接受阿方2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培训。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除推动政治解决进程外,还积极帮助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发展问题。目前,中方已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了80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除上述援助物资外,中国还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了5000万美元贷款,用于供水设施建设。
外界的期望与中国的责任
当今世界的主要热点问题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推动热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国际社会对中国有较高的期待。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长期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由于热点问题背后常常有西方势力介入,有时甚至是西方霸权主义直接导致的结果,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能仗义执言或将一碗水端平,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例如,在我国派遣中东特使前,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就已经提出中国应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强烈要求中国更多地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国派遣中东特使可谓是众望所归。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往往因为在冲突中偏袒一方或与相关方交恶,得不到当事国的信任或对当事国政府已无多大影响力,他们希望能够借助中国与当事国的密切关系,通过中国向当事国施加影响,推动问题取得进展。在朝核、苏丹达尔富尔、缅甸等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要求中国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当事国政府在有关问题上改弦更张。当然,这其中也经常夹杂着部分西方国家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从中国自身来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义务为解决国际争端贡献自己的力量。热点问题的久拖不绝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都有害而无益。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愿意利用自己的独特影响在解决热点问题上发挥作用。更何况,推动热点问题的解决不但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时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现阶段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许多热点问题的恶化或升级,将给中国与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消极的影响,而朝核、缅甸、阿富汗等问题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中国周边的稳定。中国积极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利人利己,而且对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在朝核会谈中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彰显新的外交理念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的存在,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国顺应国际社会的期待和全球化的新形势,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和多数国家的愿望,在尊重他国主权的基础上,对一系列涉及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的重大事态或危机,采取主动和建设性的介入,减少了外部军事干预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传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有了新的发展。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中国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胡Jintao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无疑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然体现,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贡献。在参与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坚持各国间平等相待、尊重当事国主权尊严的原则,主张以和平方式消除冲突,反对使用暴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表明中国既是新安全观的倡导者,也是新安全观的积极践行者。
温Jiabao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重大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的妥善解决。可以预见,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上升和参与解决热点问题的经验日益丰富,中国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