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资条例》草案主体完成 职工工资协商确定
--------------------------------------------------------------------------------
2008-03-09 07:32 来源:京华时报
工资集体协商的曲折之路
今年1月,在金融街附近方苑酒楼做服务员的王海平的工资又涨了150元。对此,王海平很感谢金融街街道的工会,因为工资就是工会跟老板谈好以后才涨的。
作为北京市总工会、劳动保障局以及北京企业联合会共同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的试点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工会2005年签订了第一批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近日,记者在金融街街道的企业和工会实地调查后发现,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后,区域性工资水平平均每年增长10%。
但在这十个百分点的背后,也有诸多难处和困惑。
“小工会”促成涨工资
王海平今年22岁,来自河南信阳的农村。2005年高中刚毕业后,在老乡的撺掇下,她来到了北京,在金融街附近的方苑酒楼做服务员。“家里一共不到两亩地,我爹妈在家里都能干了。”王海平一边低头收拾屋子,一边向记者介绍家里的情况。
“我刚来的时候,每个月工资包吃包住才600元。后来街道到我们酒楼建了一个工会小组,让大家都加入工会,每年还跟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今年涨150元工资就是工会跟老板谈好以后才涨的。”
“酒楼一共有23名员工,2006年金融街街道工会在酒楼里建立了工会小组,23名员工都加入了工会。”方苑酒楼的工会小组负责人李梅说,每年金融街开职代会的时候,她都要代表酒楼的工会小组参加。
2007年金融街职代会后确定了区域内最低工资为750元,酒楼的老板和西城区工会非公企业联合会金融街分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由于今年春节前后酒楼生意很好,在工会小组和老板协商后,老板又给每个员工加了150元的效益工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