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 hwky兄的经济学原理的复习帖
看了这么多新闻所的,不发点经济的心里过意不去啊。
经济学原理的准备——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和体会
今年考了社科院经济所,能够通过初试和复试也挺幸运的。我觉得,经济学原理(西经+政经)一定要重视基础,我10月初开始看余永定书,到11月中看了两遍,其间把书上的自己认为的重点都总结到笔记本上了。11中到12月看了吴树青政经书,也差不多看了两遍,做了笔记。那时侯觉得四门课任何一门都不能偏废,所以时间也是均衡分配的。
在看两本参考书的时候,没有认为不是重点就不看了,基本上全部都读了(当然,一些不明显的地方如西经书中的附录几章也看了,事实证明是有有用的,比如国际贸易这一章中有讲到规模经济的内容,今年就涉及到了,另外,某一年的名词解释-有效需求,也可以在经济史这一章找到,在讲凯恩斯的时候出现了)。所以,在复习专业时决不能有投机取巧的想法,要抱着提高经济学理论水平的态度(在准备的时候我也确实弄明白了以前学习所遇到的一些问题)。06年问答题目扩大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实现条件,有一些同学就因为大意,没有重视而答不出来,不过我是看了书上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就答出来了。
考前几天,我就主要看自己所做的笔记。考试答题时也挺顺利,3个小时一直在书写,把发的12面答题纸全都写满了。大部分题目都在笔记上出现到了。
3月6日出成绩,经济学原理考了119分,我知道,已经差不多了。
另外,在准备初试和复试的时候,我除了看指定的参考书外(初试时二本,复试时二本),还经常看了一些比较好的财经类报纸和杂志。《南方周末》每期必买,里面的经济版内容常常会认真地分析和体会。也经常回去学校阅览室看《经济学家茶座》《改革内参》等。另外,由于在论坛上得知政经的分量较大,而且05年经济学界出现了有关经济学教学的讨论,所以对政经的准备偏重些了。
考试只是考试,并不代表什么。考试的目标就是检验所学知识,而考试的结果仅仅在于通过或未通过。虽然考试的时候题目不是很难,基本上不会遇到计算之类的题目,但还要请准备考社科院的同学们不要忽视了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经济学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准备对准备考社科院的同学和即将就读的同学来说。
可以拿我导师的原话作为例证: “与高校相比,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存在重干轻学的倾向(当然高校的重学轻干倾向也没好到那儿去),对于个人所需的知识结构强调不够。由于各位导师在所里的研究工作任务繁重,很少可能直接给学生教授专业课,所以如果自己再不重视的话,知识结构将成为我们研究生培养的严重缺陷,各位务其慎之。”“具备了这样的知识结构,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进行研究工作了呢?当然不能。研究工作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绝不能认为从教科书出发推导一个什么理论就可以了,需要你更多大量细致的工作。这里面既有对现有基础理论的延展(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理论和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等),也有许多操作层面的东西(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调研、如何利用实际调研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等)。”以此与即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兄弟姐妹们共勉!!
最近在忙本科毕业论文,忽然想到,有关社科院经济类的考研也可以作为一个论文题目来写啊(呵呵,写论文走火入魔了)最近就在酝酿。liulukuan68365,lyb0701 ,ienjoymusic,ziaoxiang1984等兄弟姐妹们也可以试一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