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希拉里扳回三局留住预选悬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6 09: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4日,美国大选“次超级星期二”预选的结果陆续揭晓,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在四个州的预选中全部获胜,得到了获得党内提名所需的1191张代表选票,据悉,美国总统布什5日在白宫宣布支持麦凯恩竞选下届美国总统,这标志着麦凯恩作为今年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地位得到了全党认可。而在民主党方面,希拉里则成功阻止了奥巴马此前连胜的势头,赢得了包括得克萨斯、俄亥俄州两个大州及罗得岛州在内的3场胜利。

    “次超级星期二”的预选结果,也给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带来非常不同的图景———麦凯恩一举锁定胜局,希拉里、奥巴马却要继续争斗。

    奥巴马被抓“小辫子”

    4日的预选结果对希拉里来说意义重大,堪称“生死一战”。如不能同时赢得俄州和得州预选,收获这两个大州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她的竞选之路将基本宣告终结。由于在此前举行的11场预选中接连败给奥巴马,已经有不少党内人士劝她及早退出。

    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眼里,希拉里赢得“次超级星期二”也不意外。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赵可金说,从此前的投票情况看,希拉里在民主党的传统票仓,以及城市较多的州、大州具有一定优势,奥巴马则对中小州、郊区选民以及被边缘化的民主党人有号召力,而俄州、得州恰好都是大州。

    美国媒体则分析,希拉里在俄州的取胜原因有二:一是投票前一天希拉里抓住奥巴马有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问题的自相矛盾态度进行猛攻,指责他一面到俄亥俄发表相关演讲,另一面其首席经济顾问却告诉加拿大政府这只是政治说辞而已。据悉,此事在媒体的广泛报道下,引发了众多俄亥俄蓝领工人的不满,因为这个贸易协定在该地区备受争议,由于这个协议,该州许多工厂迁到海外,造成了许多工人失业。几天前,奥巴马曾在竞选*会和竞选广告中批评说,正是前总统克林顿极力推动NAFTA,导致俄亥俄州制造业工作机会大量流失,并因此成功把两位数的民调差距拉近。短短一夜之间,希拉里又成功地利用这一话题,保住俄亥俄产业工人这个重要票源,这是她能在俄亥俄大幅取胜的重要因素。二是希拉里在最后关头强打她擅长的“性别牌”,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统为卖点,激发广大女选民的女权意识。从选举结果看,希拉里也成功地得到了她所希望的女性支持率。

    希拉里仍在悬崖边

    在周二当晚俄亥俄的庆祝*会上,希拉里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一片蓝色的写有支持希拉里字样的标语牌海洋中,希拉里强调说,俄亥俄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整个国家也会如此。因为从美国近几次大选看,还没有一个当选总统没能赢下俄州选举。显然,“次超级星期二”的胜利使希拉里恢复了斗志,她的支持者也视之为转折点,但事实上,希拉里仍然站在悬崖边。

    不同于共和党人“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民主党在预选中实行的是按得票比例分配代表名额的规则。尽管希拉里4日在得州和俄州两个票仓取胜,但由于得票率没拉开,仍然不能迅速缩小她与奥巴马在代表席位上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加上佛蒙特州,奥巴马已连获12场预选胜利,取得包括“超级代表”在内的1477个代表名额,希拉里所得代表名额数是1391个,处境仍然被动。基于双方支持率接近,要在接下来的预选中赶超对手,对于希拉里而言,仍然是个艰难的任务。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孙哲分析说,“根据目前情况,从理论上说,两人都不太可能在6月份所有预选结束前获取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所需的至少2025个代表席位,因此民主党预选的选情,很可能要拖到8月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时才能见分晓。”

    接下去还有两节点

    游戏还将继续。接下来,希拉里与奥巴马将一城一池展开激烈厮杀。从民主党预选日程安排来看,至少有两战值得关注。

    在保住与奥巴马继续竞争的资格后,希拉里将把下一个希望放在4月22日的宾夕法尼亚州预选上。虽然此前,民主党在怀俄明州和密西西比州的预选也将相继在3月8日和3月11日展开,但两个州总共只能贡献58个代表席位,相比之下,将产生158个代表名额的宾州选举,无疑更为重要。

    据悉,宾州一役,也将是民主党代表大会前贡献最多席位的一个战场,更是希拉里的一个重要机会。地广人稀的宾州处在希拉里和奥巴马各自票仓的模糊地带,虽然该州的白人州长以前力挺克林顿,这将可能为希拉里带来一定优势,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赵可金分析,如果希拉里输了该役,可能导致选情明朗化;而如果拿下宾州,那么再往后,5月6日在印第安那和北卡罗莱纳州同时举行的民主党预选,将成为又一个重要的节点。据悉,这两个州将分别贡献84个席位和134个席位。(记者 杨立群 驻美记者 姚大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3 06:1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