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LPG公交不环保也不经济 耗资24亿不知该打谁的板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2 15: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广州市五名人大代表联名作出调研报告,直言该市投资24亿的LPG(液化石油气)公交车,既不环保也不经济!调研报告一经出台,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实,从2003年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牵头推广LPG公交车开始,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LPG污染物排放远远高于柴油车
  此次曾德雄等5名市人大代表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并向社会公开的公交行业调研报告中,援引了华南理工大学于2008年9月所作的《HEV、LPG及柴油大客车实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实验分析报告》)。
  曾德雄告诉记者,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了解公交行业的真实现状,如线路设置不合理、司机野蛮行驶、交通堵塞等情况。今年8月中旬,他们5位人大代表自发相约调研。
  据他们了解,深圳市曾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使用50台LPG公交车。然而在2007年初就全部叫停,转为主推LNG(液化天然气)和混合动力公交车。据称,这是因为液化石油气(LPG)公交车能耗大、维修成本高、供气站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他们开始关注LPG公交车。之后,曾德雄等人获得了华工的《实验分析报告》。
  该《实验分析报告》显示,尾气检测结果表明,在空调开启的情况下,LPG大客车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比柴油大客车多了127倍多,一氧化碳增加近37%,氮氧化物增加22%。比起柴油车,LPG大客车尾气排放惟一减少的是颗粒物质。

  针对调研报告和社会各界的质疑,广州市交委的公开回复是:广州推广LPG清洁能源是通过国家清洁汽车行动领导小组专家组评审、并获得专家一致认可的。采用LPG的公交车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彻底解决了柴油公交车“冒黑烟”的顽症。LPG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90%;碳氢化合物降低了70%至80%;氮氧化合物可降低30%至50%,微粒可以减少40%。
  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贲等多位专家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认为,公交车冒黑烟是可视性污染,而使用LPG带来的是不可视的污染。LPG的使用会增加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而这些化学物质将直接被人体吸收,对呼吸系统会造成极大损害。
  加气难运营贵是LPG又一宗罪
  而实际上,不少公交企业并不赞同改用LPG车辆。更有公交企业已经尝试使用混合动力公交和纯电动公交车。有公交企业负责人建议,广州应逐步淘汰现有的LPG公交车,使用真正的清洁能源。
  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穗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随着福田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广州市投入商业运行,LPG公交车的劣势暴露无遗。“我们应用混合动力公交车后,每辆车的百公里燃料消耗成本降低120元以上。”
  而根据《实验分析报告》的数据,按照2008年10月的燃料价格市场价(柴油6.23元/公升,液化气3.64元/公升)计算,LPG大客车一年要比柴油大客车的燃料费多出63600余元(开启空调)和73300余元(关闭空调)。
  新穗公司的负责人表示,LPG车的单位能耗明显高于柴油车,总燃料成本高于柴油车。而且,LPG发动机的零部件采购费用也高于柴油机。
  一位公交公司老总对记者说,为了对公交车进行LPG改造、更新的费用,基本由公交企业承担。企业大量贷款,使公交行业到现在仍要面临高亏损、高负债运营。
  记者了解到,除了环保与经济问题,LPG公交车加气难也成了公交车、出租车的老大难问题。2004年,广州市只有八个气站。在加气高峰期,加气站前常常排起“壮观”的长龙。目前,全市加气站已增至30多个,但仍有新难题。
  公交车司机黄师傅对记者说,油箱容量完全相同,以前的柴油车两天加一次油,现在开LPG车则至少一天加一次,加气点少之又少,平白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另有司机反映,LPG车的维修昂贵,设备的配件价格极高。“就拿一个减压装置来说,就是两个铁片合在一起,里面安装了几个电子装置,就要180元。据技术人员讲,其成本价最多二三十元。”
  推广使用曾遭遇众多反对声音
  据透露,为了实现全市公交LPG能源置换,这几年来累计投入24亿元。仅置换发动机,每台车就需要19万元左右。这笔钱全部由公交企业埋单。。
  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广州公交行业性亏损的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广州市交委推广公交车、出租车使用LPG方案以来,争议声就不绝于耳。
  记者采访了经历推广LPG过程的高级工程师(下面简称“高工”),他参加了广州对LPG装置的试验过程。在试验中,他发现LPG公交车故障比柴油车多,除了电路问题还有油路问题,而柴油车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此外,动力不足,从经济性来看,燃料成本价高,每千公里的故障比例比柴油车高出一倍左右。
  2003年7月,在推广LPG可行性的论证会议上,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样,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会副主任、广东省能源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温宗孔也告诉记者,2003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清洁汽车行动会议(广州在当时申请成为LPG示范城)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温宗孔当时问与会的广州环保部门负责人:“LPG对广州空气污染有很大改善吗?”该负责人的答案很肯定:“不改善,因为广州大气污染不是每种污染物都超标。广州的氧氮化合物本来就高,用LPG就超标更严重。”
  温宗孔接着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推广?”
  2004年初,温宗孔曾经写信给市委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提出不宜大面积推广LPG,但未得到回应。
  另据了解,在推行LPG过程中,政府部门也有不同声音。广州市环保局在2004年曾向市政府递交的报告中也提出:“全面推广液化石油气汽车,并不是解决公交、出租车排气污染问题的惟一出路”,并引用了温宗孔的观点:“不宜推广液化石油气汽车。”
  尽管争议声不断,广州市仍然在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改造工程,成为“全球LPG公交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
  决策失误没有部门承担责任
  “针对LPG的质疑,其实就是对政府及相关部门涉及重大决策程序不科学、不民主的考问。”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列玉对记者说。
  “LPG全面改装后,令广州的公交行业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既失掉对其他成熟的能源车型的抉择机会,也令公交公司无法摆脱改装致亏的噩梦循环。”广东省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耿爽认为,LPG争议的背后,也再次显现了如何保障决策科学性的问题。在此次事件中,市交委只管决策,而由公交部门承担建设使用的职责,这就为决策部门和实施部门相互推卸责任提供了空间,项目一旦出现失误或失败,无人真正承担责任。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叶才勇认为,针对当前政府投资决策无责任承担主体的问题,应按照投资项目性质分别确认决策者的责任,并推行重大政府投资决策失误行为的“行政问责”制度。
  “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事后监督机制,其建立对于促进政府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还有法学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决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权责不一致现象,责任追究存在漏洞,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缺乏、有关决策的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要加快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的立法进程,规划投资决策责任追究的程序设计,同时又要建立和完善与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配套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并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的信息公开制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8 10:1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