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峡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预计三年成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1 16: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岸几十年的隔阂已经使共同的汉语言演变出一些差异。图为在台湾书店里的内地游客。


  大陆学生写“中国”二字,一共12划;台湾学生写却要15划。海峡两岸共用一种语言,读音大多相同,书写方式却有简繁之分,词义也多有不同。为了使两岸语言文字得到更好的融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已就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达成了初步意向。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主要将以民间与民间的方式合编,届时将推出简体字括注繁体字以及繁体字括注简体字两个版本。另有消息人士表示,预计该项目将于年底启动。
  王登峰表示,大陆方面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主要以1996年两岸合编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为工作基础。两岸有关部门达成一致后,预计一年内便可推广使用。而《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组织投资人、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董事长何景贤在接受文汇报专访时给出了保守的估计—预计三年可成书。他已经向当局推荐了多名两岸辞书编撰知名专家。
  年底启动 将推两版本
  王登峰告诉记者,对于编撰《中华大辞典》的工作,很多民间组织,包括学术组织、大学都很积极,也有了初步方案。目前计划还是由学术组织来做,大陆方面将组织几十名涉及两岸辞书编辑、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研究具体操作问题。对于将花费多少资金的问题,王登峰表示,这需要相关部门统筹,教育部并未掌握具体资金投入数目。
  两岸当局皆抱极大诚意
  据了解,对于《中华大辞典》的编撰,两岸均表示出了极大诚意。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6月初表示,希望两岸能够在这方面达成协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此作出正面回应,表示如何使两岸民众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专家学者可以积极探讨,充分论证。

  何景贤指出,大陆与台湾近年来在用语上的差异,虽然未构成太大的交流困难,但还是需要重视。因此编撰《中华大辞典》应尽可能充分收集两岸分治以来出现的新词汇,以方便两岸文化交流。
  大陆著名的辞典编撰专家李行建认为,《中华大辞典》的编撰不应仅局限于反映两岸文化的差异,还应该使其成为反映两岸学者当代汉语研究水平的工具书,尤其是在释义上应该做得更好。此外,他认为,辞典应该有大华语圈的视野,考虑到全球各地华人的使用、需求以及外国人学汉语的需求,凸显其学习型词典的特色。
  联手编辞典10年前已尝试
  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的消息传出后,何景贤即给马英九写信称,两岸汉语词典编撰工作并非空白。十多年前,北京语言大学与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在共同教授对外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两岸几十年的隔阂已经使共同的汉语言演变出一些差异,于是两岸语言研究者商议合编一本《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这既方便教学,也对两岸文化交流有所裨益,同时也是对两岸汉语现状、演进的呈现与记录。
  当年专家学者以民间形式出版一本两岸汉语辞典并非易事。何景贤告诉记者,编撰工作从1996年开始,至2000年春完成,由北京的专家负责组织、撰写、修改和编审工作,其间稿件多次修改并送台北编辑部,双方共同审读、修改、补充,直至双方共同认可。
  此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是大陆出版社所做的更早尝试。据时任责任编辑的张蝴介绍,词典的编撰源于一些较早从事台湾图书引进工作的编辑人员和语言文字研究专业人员对于港、澳、台语词差异的长期关注,他们认为有必要进行合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16:1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