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3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交流] 国际关系理论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7: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规范理论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居支配的年代里,它并未流行。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这种理论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规范指的是行为或道德标准就是一种具有道德判断内涵与理想准则的理论,它最基本的特征是提出了社会或国家间的关系的伦理性质。在传统实践中,它最关注的是暴力与战争问题。在新的实践中,它把传统问题的关注与对有关国际正义分配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有关世界政治的规范性主张有两种:①世界主义(权利与义务的所有者为个人,规范理论应该关注人)②公有制主义(权利和义务的所有者是国家,规范理论应该关注国家)。其主要观点为①国家的自主权问题;是世界主义者认为如果国家的行为与作为整体或个人的人类的道德权利相冲突。,那就应否定国家的自主权力。而公有制主义认为反对国家自主权作任何限制。同样对于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以及如何评价经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等。二者都有不同的看法。②是否使用暴力问题。③国际正义问题。规范理论只是就观察问题的视角而言的,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作家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批判理论它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法兰克福学派。自80年代初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的学派。其主要观点为①对传统理论形式提出挑战而且质疑约束人类自由的社会生活形式,并力图破除这种形式。它不单是要表述“具体的历史形势”,还要向历史形式中的力量一样推动历史的变革。她许可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时候进行干预。②理论总是处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必然受到社会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的制约。因此批判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这种制约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批判理论关注是知识与价值的联系。③要理解今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是怎样来的。应以权力关系的全球结构为对象,认为杂货内主导地位的秩序中充满了不正义和不平等,应寻求去而代之的模式。重要的不仅在于如何解释世界,还在于通过批判改造之。它所要追求的知识是具有道德判断和规范选择的④强调人的观念的重要角色。试图了解现有的秩序即传统理论所谓“既定的东西”是怎样被历史社会历来能够造就出来的并且特别关注世界秩序变革的可能性。国家并不总是国家,在整个历史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时期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国家和市民局对不可分开,它们共同构成并反映了:“霸权社会秩序”。国家是社会力量的产物。
△批判理论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际关系的实证主义主流理论开始受到批判理论的激烈挑战和冲击。国际关系的批判理论大体分为两种:批评性诠释理论和激进的诠释主义。批评性的诠释理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打破主流理论所遵循的实证主义及理性主义传统。该理论有三个基本前提:第一,他认为主流理论的认识论假定以及传统的理论建设是不成立的。他拒绝实证主义及主流理论所提倡的理性;第二,他认为知识的技术官僚化和官僚化的形式促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规范问题发生兴趣。第三,它对认识论抱有一种温和的态度,谨慎地认为伦理和道德领域不排除存在普遍主义的可能性。激进的诠释主义赞成批评性诠释理论对传统实证主义理论活动所作的批评和反思,但是,他超越前者的见识,通过采取后结构的方法论,形成极为不同的伦理和认识论方面的假设。从总体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对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挑战和批评。从认识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激烈批评实证主义关于认识知识的观点,批评试图建立客观的、在经验上可以获得验证的真理性陈述,反对关于独立于人的思想和实践之外存在客观标准的观点。从本体论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挑战理性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行为的概念,强调行为体如同的社会建构,以及认同对利益和行为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方法论上,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反对单一的科学方法占据支配地位,提倡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指出研究方法中诠释战略的重要性。在价值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指责关于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的价值中立的说法,否认理论研究活动过程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批判理论  在国际关系领域,批判理论的成型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欧美学者罗伯特。考克斯、理查德。阿希利等人把批判理论应用到国际关系领域,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诸方面深刻批判了新现实主义,掀起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风暴”。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是:1、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2、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3、技术统治旨趣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大敌4、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 批判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批判理论的发展不仅对国际关系元理论特别是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提出了关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新界定;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现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并最终为社会建构主义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批判理论的缺陷在于,其概念体系有失缜密,其批评性多于建设性,其学理性对于实践性。
*批判理论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际关系的实证主义主流理论开始受到批判理论的激烈挑战和冲击。国际关系的批判理论大体分为两种:批评性诠释理论和激进的诠释主义。批评性的诠释理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打破主流理论所遵循的实证主义及理性主义传统。该理论有三个基本前提:第一,他认为主流理论的认识论假定以及传统的理论建设是不成立的。他拒绝实证主义及主流理论所提倡的理性;第二,他认为知识的技术官僚化和官僚化的形式促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规范问题发生兴趣。第三,它对认识论抱有一种温和的态度,谨慎地认为伦理和道德领域不排除存在普遍主义的可能性。激进的诠释主义赞成批评性诠释理论对传统实证主义理论活动所作的批评和反思,但是,他超越前者的见识,通过采取后结构的方法论,形成极为不同的伦理和认识论方面的假设。从总体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对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挑战和批评。从认识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激烈批评实证主义关于认识知识的观点,批评试图建立客观的、在经验上可以获得验证的真理性陈述,反对关于独立于人的思想和实践之外存在客观标准的观点。从本体论上看,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挑战理性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行为的概念,强调行为体如同的社会建构,以及认同对利益和行为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方法论上,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反对单一的科学方法占据支配地位,提倡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指出研究方法中诠释战略的重要性。在价值论方面,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指责关于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的价值中立的说法,否认理论研究活动过程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 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泛指一批思想和一类情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论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法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现代主义介入国际关系学科。后现代主义有三个基本概念,即解构、互为文本和系谱学,它们既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具体来讲,“解构”的目的并非要颠倒符号的价值,而是想通过颠覆二元结构中的等级对立关系,使处于边缘或被排斥地位的能指及其主体上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机会获得公开的表达和展示,重建二元结构中的新含义;后现代主义强调文本研究,指出世界乃是一种文本,所有文本都具有多种含义,它们不是固有的存在于文本之中,而是通过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来,后现代主义提倡对文本进行解释而不是发现文本;而所谓系谱学研究取向,主要指通过对话语的历史研究,揭示权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总特点是谋求打破旧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冲破现代主义所确立起来的条条框框,超越实证主义和经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反对关于理性是决定因素的说法,反对现代性和启蒙传统。具体有4个特点:1、作为否定和DIZHI力量,它否定现代主义的知识体系,谋求打破由现代主义所确立的种种界线;2、在否定和拒绝现代主义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广泛问题,谋求解放被压抑的声音;3、反映着时代的变化,伴随着世界的变革,传统上被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成为核心问题;4、它主要来源于法国的后现代哲学和社会理论,比较难以解读。总体来看, 就积极影响而言,后现代主义通过揭示国际关系理论中知识、权力和利益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动摇了长期以来在国际关系领域占支配地位的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根基,为观念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扩大了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推动了研究的深层发展;而其消极影响则在于,它在颠覆和破坏现有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的同时,没有就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给出答案。 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出激烈挑战,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阿希利、詹姆斯。德。德里安、沃克等。主要理论内容是:1、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否定目前占支配地位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对错综复杂的世界事务进行实证和经验上的认识。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人作为行为主体有思想、观念、价值、伦理道德等。因此,研究自然世界的方法不完全适用于研究社会世界;2、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认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从自身的本体论和意识形态出发,在理论和认识论上存在局限性和狭隘性,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它们所总结的国际政治知识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和狭隘性;3、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反对实证的主流理论把国际关系简约化,提倡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多元化、多角度、多视野地解释当今国际生活;4、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者意识到,当今的国际关系领域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因此他们呼吁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重建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后现代国际关系作出了两个有价值的努力:第一,它揭示了西方国际政治与西方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相互地位,指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流所具有的“霸权地位”及其狭隘性和偏见性;第二,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重视扩大研究范围和视野。后现代国际关系也存在一些理论缺陷,过于强调主要适用于研究文学及社会学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23 10:29: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5 16:38:20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16 17:38:09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13 13:45:03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9 20:43: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11 17:22:4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啦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12 14:37:21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5 03:58:33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a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5 03:58:5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6:36 , Processed in 1.687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