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理论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7:4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互依存论相互依存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形成于60年代后期,兴盛于70年代。基欧汉和奈《权力与相互依存》是代表作品。他们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敏感性和脆弱性是相互依存的根本特点。相互依存论的基本内容是:1、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毁性和敏感性;2、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3、“高级政治”向“低级政治”过渡;4、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5、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了国际冲突的趋势;6、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7、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8、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以及跨国组织;9、主张在国际体系中以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制;10、相互依存的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起溶解作用,推动全人类利益的形成,最终将成为通向无国界的世界国家的中途站。基欧汉和奈总结出相互依存不只是相互交往、相互依存不只是互利、相互依存不一定导致合作三大结论,不对称的相互依存是权力的来源。相互依存论反映了战后出现的国际体系新格局,触及到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日益增强这一全局性变革的特点,为国际关系了理论注入了新内容。但是,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它的局限性有三点:①原则上讲均等关系但实际上还讲实力;②要注意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强调相互依存但实际仍坚持依附关系;③提出全球性问题和建立世界秩序的任务但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国际关系旧秩序的前提下,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复合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论的基本理论假设,认为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着多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其基本特征.代表作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基本观点:1、国际社会存在着多渠道联系,包括国家之间、跨政府和跨国家的关系,任何一种联系都加强相互依存,每一种行为体都起着相应的作用。2、国家间关系的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又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排列,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世界问题不再有明显的高级政治、低级政治之分,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区别日益缩小。3、在复合依存占优势的领域,军事力量的作用减弱,但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保护他国免受侵略和威胁中,武力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复合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外交的影响,有两种看法①一种是富于理想主义的看法,认为相互依存的水平将日益提高,终将导致世界共同体的出现、世界国家的形成。②另一种是现实主义的看法,认为相互依存不能改变各国追逐权力和国家利益的本质,相互依存越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越多,可能增加利害关系冲突,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国家还是最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复合相互依存模式的缺陷在于:1、复合相互依存在分析国际关系时仍未能提供真知灼见。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对复合相互依存针对的是世界的总体剖析,而现实主义的权力与相互依存的分析针对两个国家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应用氛围划分也不能成立。2、复合相互依存模式不仅没有介绍清楚复合相互依存与一般相互依存的经济、生态相互依存有何区别,而且三个特征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有问题。3、复合相互依存模式本身似乎超出了国际关系的研究范畴。
▲民主和平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受到关注,是冷战结束以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在政治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其中心论点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相互打仗。该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是:①民主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利益冲突,但战争不是解决他们纠纷的合适方法。其原因是民主国家里解决内部冲突的方法是妥协,这种民主政治的规范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得到了外部化。民主国家通常根据民主价值观,理性地与对方和解,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的冲突则由非民主国家的规范支配,非民主国家倾向于利用民主国家的温和天性,强行解决问题。其原因是民主国家的战争动员过程相当困难和麻烦。除非最后不得不做出战争选择,否则民主过程的复杂性会使领导人不愿意进行动员,发动战争;民主的双方会拿出足够的时间,使外交官能够找到解决冲突的非军事办法。但非民主国家领导人在进行战争动员时受到的结构约束很少,他们也不大关心民意,因此他们更容易将冲突迅速升级到暴力水平。主要研究对象的最有发展前景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科之一。 ②尽管****国家很少打仗,但他们可能和非民主国家打仗。同时,民主和平论提出了三个主要概念:民主和平、民主政治和国际政治系统,认为单位层次上的民主政治结构与民主和平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民主和平论把这种因果逻辑归结为民主国家存在着政体上的两个根本限制因素:一是把民主国家间无战事归因为机制上的限制,即公共舆论或国内政治机构的监督与平衡对政府决策的制约作用;二是民主标准和文化因素,即民主国家之间有着相互尊重、合作与妥协的共同特点,这种精神气质表明民主国家之间不会以战争或战争威胁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相反,民主与非民主国家间却缺少这些标准和限制因素。布鲁斯。民主和平论在冷战后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柱,对美国外交影深远,尤其体现在克林顿政府的扩展民主论中。民主和平论有致命的缺陷:1、用有限的经验事实来证明民主国家之间没有打仗这一“定理”是一种错误的逻辑;2、民主国家之间不会打仗是处于利益的需要。同样处于利益的需要,它们之间也会打仗。3、西方国家强行推行民主,必然会导致世界各地出现对抗和冲突。民主和平论实质是西方文化优越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具体表现,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贸易和平论(1)对外贸易是获得主导权更为有效的手段。有史以来,国家一直通过军事手段和领土扩张寻求权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崛起,这些国家获得主导权、实现繁荣的手段是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相对而言,这些手段比武力扩张更为有效、更为划算。(2)为什么使用武力的成本上升、效用下降呢?罗斯克兰斯认为,首要的原因是现代化改变了经济生产的特点和基础。较早时期,拥有领土和丰富的资源是成为强国的关键。今天,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信息的获得和资本是成功的关键。二战后,最为成功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贸易国”。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军事政治策略,即军事上军费开支巨大,经济上自给自足。相反,他们选择的策略是推进国际分工,加强相互依存。而美苏依然奉行传统的策略,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3)冷战结束使传统策略的急迫性下降,贸易立国的策略愈加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现实中,现代国家重新选择传统的策略,进行军备竞赛和暴力对抗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可能性不大。
△世界体系理论它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是以批评帝国主义而著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的结果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这个体系主要特征①体系之内的所有特征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体系之内的所有发展,都通过内部的事实加以解释。从历史上来说存在过两个体系:一个世界帝国,另一个世界经济。现代的世界体系是世界经济体系。作为一个资本主义体系,它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他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空间特征是世界体系在地理上的划分,包括核心、半核心与边缘三部分。它们各自骑到不同的经济作用,并且在一种剥削关系中的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关系中,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时间特征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周期变化长期趋势以及内在矛盾与危机,描述了世界经济反复出现的扩张与收缩,并且能够说明它的最终灭亡。自16世纪以来,世界体系一直相当稳定,它的边界扩大了,但核心半核心与边缘的地理划分仍然存在。造成这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家间关系,这个体系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是地缘文化,这种文化起支撑作用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作为体系内部支配性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令戈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主义。现代世界体系已进入了最终危机时期。至于危机之后现在的世界体系会被什么体系所代替。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未来的体系取决于未来的政治斗争的结果。这种可能是一种新的体系,也可能是多种体系,而社会主义秩序的出现也是可能的。
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具有单一劳动分工和多元文化的实体。(1)世界体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单一的世界经济作为其存在的基础。世界经济一旦形成,便围绕两个对立关系运行:一是阶级;二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理空间的相对位置,即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而“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则是这个体系运行的动力。资本积累过程中不等价交换不仅存在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而且,也存在于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将世界分为三个地带,即核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是资本主义运转的基础。(2)多重国家体系,即世界体系的政治层面。沃勒斯坦认为国家自产生起就存在于国家体系之中,在国家体系的变化过程中存在两重过程:一是中心区的“中心化”过程,即在世界经济中国家在几个地区不断垄断商品,利用国家机器在世界经济中使其利润最大化,这些国家因之成为核心国家。二是边缘地区的“边缘化”过程,即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利用不太先进的技术和过多的生产力,这些国家因之成为“边缘国家”。与这种经济两极化相对立的是政治两极化,即中心区出现了强国,而边缘区出现了弱国。这一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在扩张过程中,各经济角色及其地域也发生了变化,有边缘区上升为半边缘区的、半边缘区上升为中心区的正向变化,也有某些国家经济地位下降的逆向变化。(3)文明  其含义是指特殊的世界观、习惯、结构和文化等形成的整体。在这种意义上文明是多元的、历史的,是作为一种特殊性而非普遍性存在的。文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已经发展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把信条个人化和普遍化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尽管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前存在多种文明,但自牛顿力学产生以后,即近代革命和科学至上主义风行以来,“追求科学”成了文明的象征,这一思潮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向全球的扩展,而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明。这种文明长期压抑其他非西方文明,对于那些处于边缘区域的国家,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边缘区域,因而对于核心区域所创造的文明处于一种微妙的两难境地:拒绝接受则很难享有这种文明带来的好处;如果接受则意味着放弃以前所具有的文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23 10:29: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啦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24 19:46:38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啊!
1# zzhuzhen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16 17:30:23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5 17:56:4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5 17:56:54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5 17:57:03 | 只看该作者
xuex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5 17:57:19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8-7 09:56: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24 20:07:1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1:07 , Processed in 1.6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