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所说的2个月,是扎扎实实和勤勤恳恳的2个月。(当然并不是要你做每天学习24小时的学习机器)
我一向不主张用时间来拼成绩,身边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时间长短并不能决定你的效率和最后的结果。也许是存在侥幸的因素,我用2个月跨校跨专业考上武大传播。但是2个月对于英语来说还是短了点,但是我觉得只要你扎扎实实,信息对路,心态健康,并且千万不要把考研妖魔化,再加上一点运气和天赋,2个月的时间足够了!当然对于那些勤勤恳恳奋战在考研前线的同志们,本人还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时间当然越宽裕越好,效率当然越高越好,勤奋的好处是更大的胜算和更健康的心理!
我本科学的是管理类的,所以最后我选择的媒介经营管理,这都是后话了,复试的事首先抛诸脑后,现在要做的就是一门心思看书,复习,收集资料,当然经常来考研论坛看看也是必要地,能帮助你及时的与时俱进,在收集信息上保持主动姿态。这对于考研人士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看一下前辈们的经验之谈,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尽快进入角色。
现在是5月下旬了,教材要开始看了,第一遍不必看的太仔细或太急,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做到基本的了解就差不多了,这一切要心中有数!如果你现在还没开始看也不用急,那就多花点时间在英语上,(本人去年这时候还没开始准备呢)大概最晚7月要开始看专业课了!李彬的那本适合入门人士看,本人认为那本书没多大实际意义,至少不适合考试答题,但是还是能形象的帮助你理解一些概念的!所以这本书就是两个字:了解。
郭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很重要,虽然说答题时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但是如果考到书上有的死知识,还是按照书上的来答要心安些。除非你能出新出奇,超越专业人士 编的教材!这几年传播考的很活,会和热点案例结合考,所以掌握比死记硬背重要的多!05,06年都没有考名词解释,所以这种死的知识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理论概念还是要熟练掌握的,这样才能运用的融会贯通。所以这本书就是两个字:背熟。
单向度那本书,真不好意思,没弄的多明白,去年占了很多比重,今年也可能延续去年的风格,但是我自己发挥的还不错,这证明在掌握了骨架之后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考前我只是看了一下提纲之类的资料,理解那几个基本概念,一定要理解,会不会背到是其次,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理解的话 说出来。所以这本书就是两个字:理解。
关于综合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复习,其实弄清楚条理以后复习很简单。从去年的试卷上看,文学,法律,经济,写作4个部分分开考,复习时也要有所侧重。今年考的XDJM们你们已经很幸运了,至少不会象我们去年不知道这几块是不是混在一起考。今年无论怎么变化,基础是要打好的。关注一些新闻传播方面的热点,如今年有一个关于隐私权立法的问题,可以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论文是一定要看的,了解导师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因为基础写作和题目中的案例分析很可能会涉及到。只有死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时间充裕,期刊和书籍也可以有所涉及。总之不要因为这个而扰乱心态,平稳中有冲刺的动力是理想状态!
回顾考研这一年,准确的说并没有一年,感触最深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心智的历练过程。有过迷茫,痛苦,坚持,妥协`……最后,终于如我所愿。我想最后胜利的人都是坚持到底的人。曾经听一个师姐说,嚷着要考研的人有一堆,着手准备的人剩下一部分,去报名的人又剩下一下部分,最后去考试的人只剩一点,坚持考完的人比较少,最后考上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无论怎么样,一定要坚持下来。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
与考数学的专业相比,我觉得传播学要容易的多。呵呵,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滴。说白了,就是多背多看多想,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你无暇专注其它的部分,那么把书老老实实吃透是基础。另外关注近几年武大老师的专业研究动向很重要,看看相关的论文,形成一定的自己的观点,或者至少要清楚老师的观点,这样答题时至少有话说。并不否认,象中国文学知识之类的需要一些平时的积累,但是考研,说穿了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并不是难以攻克的洪水猛兽,有它的答题套路与技巧,掌握了这些就能得分。
传播学这门课近几年考的很活很细,机械的背诵没有用,在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之后,要条件反射的随便挑出书中的某个知识点,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才是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单向度那本书,至今为止我也不敢说自己搞的多明白,但是它的框架很清晰,几个理论的基本意义一定要掌握。05年的传播考了很多这本书上的东西,我感觉答的还不错,虽然这本书我没弄的太清楚。不要畏难,沉下心来看这本书,还是能拥有自己的东西的。概论那本书,背下来并不难,难的是形成理论框架,不然掌握的都是散的知识,答题时会过于机械以至很可能慌乱而答不出来。以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说,是对着目录来背诵,每一章讲了什么有那些理论和重点,和前后章有何联系等等,可以通过自己在目录上做些笔记来灵活的记忆。由于现在我手边没有书,所以不能对照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但是学习这回事方法是很重要滴。大家应该都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吧,所以方法好就意味着效率高。
再说说复试,虽然现在说复试太早了点。不过外校外专业的的确吃点亏,我就是跨校跨专业考的,我本科学的是经济。但是我觉得总结下来就是——实力+运气+关系。你至少要拥有其中的两项。总之,尽人事,等天收。自己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
很多人都觉得外校考研很难,确实,有难度!特别是武大,连续几年报考人数最多的高校。但是,武大每年招外校的学生也很多,所以只要你有实力,是不会被这一道坎拦下的!我觉得考研要想取得成功,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心态。与其担心自己最后是否会被录取,还不如把那分精力和时间用来备考!所以只要你今年确定要考武大传播,就朝着这个看似遥远实际上可以通过努力而实现的目标努力吧!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在调整了心态之后,要做的就是全方位的收集信息。因为寄希望于光看参考教材就能把知识运用的很熟练是不可能的!除了多与已经考上的人交流以外,多关注一下近几年的,特别是近一年的武大传播研究热点是很重要的,这直接影响你的得分的大头。如果你有条件,去听一下本科生的课,很多导师研究的热点都会在课堂上讲到,当然这可能是个费时费力又很盲目的活。
我一直觉得看导师的论文很重要!可以去自己学校的数据库上找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