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担任肯尼迪首席礼宾秘书官的驻摩洛哥大使杜克对动辄无视礼宾程序的卡特总统提出忠告说:“礼宾不是随便进行的仪式,而是对待其他国家的固定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首脑是谁吗?”卡特摇摇头。杜克说:“是埃塞俄比亚的塞拉西一世。因为他掌权的时间最长。他们希望我们知道这一点。”卡特说:“我不关心这些。”后来杜克被解职。
戈尔巴乔夫1987年访问华盛顿时,曾穿越民众走到外交街康涅狄格大道(Connecticut Avenue)。此举意在博得美国人的好感。翌年,里根在莫斯科首脑会谈上进行了反击。他违背了在一个小时前要通知KGB(国家安全委员会)行程的约定,突然在文化街阿勒帕特上走出豪华轿车,走向群众。当天,美国电视台播放了“不顾KGB把手伸向苏联民众的自由世界领导人”的形象。
“礼宾四大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相互尊重(Reciprocate)”。疏忽这项原则的冷遇通常都隐藏着外交意图。2004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为会见西班牙总理当选者萨帕特罗,足足等了30分钟。萨帕特罗当时正在另一房间里与FaGuo总统希拉克谈笑风生,已经超过了预定时间。鲍威尔威胁说要走,才见到了萨帕特罗,但会谈不到15分钟就匆匆结束了。这件事表明,新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将脱离亲美路线。
韩国外交部长官宋旻淳于2日依次访问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派人到边境地区迎接宋旻淳。而且还提供了悬挂太极旗和巴勒斯坦旗的奔驰车,并且控制了交通。而转移地点来到以色列的宋旻淳却在乘坐沃尔沃轿车,并在路上遭遇前胎爆裂的事故。沃尔沃轿车的车门也有划痕,“VOLVO”中的“V”字也不见了踪影,根本不像用于礼宾的轿车。
宋旻淳抵达的外交部办公楼入口处悬挂着太极旗,而四卦画得乱七八糟。这和尚未具备国家框架的巴勒斯坦的款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色列方面虽然道了歉,但有人指出,以方可能是对宋旻淳先访问巴勒斯坦感到不快,所以“有意失误”。像以色列那样谨慎的国家怎么会疏忽的出现这种失礼的事情?如果国家代表在国外受到冷遇,国民就会感觉像自己受辱一样。无论有意无意,以色列都失去了韩国国民的好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