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中经济形势述评:把握经济大局 坚定调控方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1 15: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表: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 新华社发
    新华社述评:把握经济大局 坚定调控方向——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之一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赵承)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发展重要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止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快速下滑的势头,成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大萧条局面,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一系列关键数据清晰地反映出经济回升态势:
    经济增长开始加速。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0.4%,四季度下滑到6.8%,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滑落到6.1%,二季度则回升到7.9%。这是经济回升的重要标志。
    受影响最严重的工业生产恢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提高到9.1%。最困难的纺织业也得益于扩大国内市场,利润在逐步增加,露出新曙光。
    国内需求快速增加形成有力支撑。投资迅猛增长,并形成了第一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超过东部地区的态势。国内消费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稳步上升,成为新亮点。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比4月份增长42%;上半年汽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在数量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结束了年初冷清局面,投资和销售量都在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4.7个百分点。资本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港口、铁路、交通日益繁忙,发电量由“负”转“正”。这些经济的“晴雨表”也印证了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
    企稳回升的局面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近一年来坚韧不拔、团结奋斗抗击金融海啸冲击的结果,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有效的。
    在看到形势好转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格局不平衡,还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不巩固,就是说经济回升刚刚出现,稍有放松或者受到外部较大的冲击,就可能出现反复。不平衡,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表现有好有坏,存在较大差距。不确定,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蔓延,外部环境何时能根本好转尚难预料。就业压力加大、出口严重萎缩、财政增收困难、企业利润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困难时期并未过去,必须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
    经济企稳回升,就像驾驶汽车爬坡,不进则退,需要紧踩油门,脚底稍有松劲就会倒退。在这个关键时期,首要任务仍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丝毫犹豫和动摇。
    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经过努力经济增长刚刚走出低谷、尚未根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时,这一点更为重要。如果增长不保,就可能出现工厂倒闭、人口大量失业等严重问题,不但调整结构、改革体制、保障民生、扩大消费等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治和社会稳定也可能出现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把握好调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贷大幅度增加。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近7.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50%,引发了一些人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处在下降区间。而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夏粮丰收,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价格上涨,近期不大可能出现通胀问题。当前,一方面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夯实回升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通胀的预期管理,根据形势变化对货币政策实行动态微调,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中西部地区和改善民生方面。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矛盾更加凸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不少行业就存在过剩问题。危机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一些企业盲目生产,产能过剩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预计产能过剩达1.6亿吨。这一问题在不少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是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新一轮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竞争。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经济、信息沟通等新兴产业上尽快实现突破,才能抢占新一轮大发展的制高点,让经济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既要运用好政府调控的一手,又要发挥好市场调节的一手,防止顾此失彼,造成市场扭曲,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需要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特别是在政府刺激经济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扩大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的方法,但政府投资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须启动民间投资。目前,一方面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过剩影响,对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民间投资比较谨慎;另一方面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投资开放度低、门槛高,限制了民间投资的进入。下决心打破垄断以及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让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充沛动力,已成为稳定回升基础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目的。上半年涉及民生的项目,全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40.3%、29.2%和17%。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下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点。下半年涉及民生的大事有3件:抓紧落实促进就业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惠及广大城镇职工;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但是满足人民新期待的需要,也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地发展。
    经济企稳回升,无疑将增强全国人民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提醒我们,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牢牢把握大局,坚持调控方向,立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动摇,巩固企稳回升的基础,为经济全面复苏积蓄更为强大的力量。

    权威人士解读GDP增速由降转升的背后
    7.9%,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不仅扭转了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回落态势,而且逼近了人们期待的“保八”目标值。>>>详细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 朝“保8”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16日,中国经济半年报新鲜出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GDP较去年同期增长7.1%,这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保8”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
    新闻分析:中国一揽子计划实施取得四大成效
    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断丰富、充实、完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详细

    投资增长33.5% 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首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测算,上半年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详细
    郑新立:上半年GDP增速主要靠房地产、汽车、投资拉动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同比达7.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日在“经济每月谈”现场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上半年的GDP增速主要是靠房地产、汽车、投资的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说,上半年我国在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详细
    上半年中国消费交出亮丽答卷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详细

    新闻分析:如何判断下半年物价形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很多人担心下半年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与此同时,信贷增长速度前所未有,也有很多人认为下半年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下半年,我国应该防止通缩还是防止通胀,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详细


(责任编辑: 徐 朋 )

 新华视频 >>


揭"东突"的恐怖面纱


伊宁万千农民赶巴扎


7月16日《新闻联播》

姚明掌权上海男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企稳回升 结构调整不放松
温Jiabao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企业家等意见
三点直击农民工就业"现在时" 经济形势系列报道三
港口图景折射外贸走势 经济形势系列报道之二
"小市场"传递"大信号"--经济形势系列报道之一
厉以宁常委:目前我国经济趋于稳定但尚未复苏

 图片精选 >>


   · 德大选海报惊现默克尔喂奶
· 陈慧琳出院身材完美如初
· 雨林昆虫的“法宝”


   · “光电”花朵
· 五人两小时累死1米长大鱼
· 记者成功劝阻女子跳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 06:2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