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中国电影“牛市”的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7 08: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中国电影“牛市”的秘密     2008-01-06 02:45:59
大 中 小
标签:2007年 电影 票房 娱乐
33亿的背后:进口片是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增长的强力春药



据08年1月3日,上海《新闻晨报》记者阎云飞的报道,200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33亿,比2006年又增长了6亿多,“中国电影长线牛市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数据相映成趣的是《集结号》和《投名状》两部国产大片在贺岁档的高歌猛进。按照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两部影片突破2亿都只是时间问题。

那个所谓的“牛市”真的已经来了吗?

Absolutely not!



让我们先看一组进口影片的数据。

2007年,20部进口分账影片的总票房达到创纪录的11.7亿(这还仅仅是笔者从中影、华影两大发行公司和华纳、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等出品公司获得的数据,实际数字只会更高),比2006年的8.5亿票房增长了3.2亿。

与此同时,引进数量更多,运作更为灵活、类型也更为丰富的海外“批片”表现出更为“凶猛”的市场势态,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汉江怪物》、《通天塔》、《勇闯十六街区》、《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乱战》、《王者之心》、《风暴突击者》、《南京》、《多啦A梦》、《狮口惊魂》、《丑女大翻身》、《日本沉没》、《出租车4》、《误入歧途》和《猎狼犬》(票房2400万,07年最赚钱的“批片”)等15部影片票房超过千万,这个数字比06年翻了两番还要多,“批片”的总票房至少增长了1.5亿。

分账影片和“批片”的年度增长票房相加为4.7亿,占到年票房增长总额近80%,这也就是说,正是进口片的优异市场表现才让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得以保持高速稳定的持续增长。



再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组国产电影的数据。

在票房前十的影片中,位列票房三甲的《投名状》、《集结号》和《色,戒》截止07年12月31日票房分别为1.92亿、1.8亿和1.38亿,票房总计5.1亿;2006年同样有三部国产片票房过亿,冠军《满城尽带黄金甲》2.5亿、亚军《夜宴》1.25亿、季军《霍元甲》1.02亿,三部票房之和4.77亿,略低于今年。

07年,票房在5000万到1亿之间的只有一部春节档上映的《门徒》(6500万),而06年却有《宝贝计划》(9200万)、《墨攻》(6100万)、《伤城》(5800万)和《龙虎门》(5130万)四部之多,且上映时间均匀地分布在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等几大成熟档期;

从第五位的《命运呼叫转移》到第十位的《兄弟之生死同盟》,票房均在三千多万,和06年相比,只有在第九位和第十位的横向比较中小胜了一个回合。

累计十强票房之和,07年为7.82亿,06年为8.05亿,处于“塔尖”的国产片票房不升反降,这就是2007年度国产片整体市场表现的尴尬现状。由此,我也对2008年1月3日《北京晨报》记者杨莲洁的报道“国产片凭借两片(笔者注:《投名状》和《集结号》)的年底发力,总票房连续5年超过进口片。”抱持充分怀疑的态度!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令人有些沮丧,有人也许会说我精心组织这些数字是给蒸蒸日上的中国电影市场泼冷水,给大步向前的国产电影喝倒彩,这绝不是我的本意。

我从来都是“数据至上论”的忠实拥趸,只有数据才能更接近真相本身。但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用事实(数字)说话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我们没有好莱坞(甚至香港)那样的透明公开的票房制度,所有的数据都由电影专项基金办公室独家掌握,所以有人拿出另外一些数据,全盘否定我在本文中列出的一切数字,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但无论“官方”的数字是怎样的,都不能改变几部续集大片在暑期档完胜国产片的事实,都不能改变用《美味情缘》这样注定没有票房的爱情肥皂剧“充数”的事实,都不能改变《生死狙击》被迫采取区域发行的事实,都不能改变《虎胆龙威4.0》和《谍影重重3》只上映两周就在全国影院“主动消失”的事实,都不能改变进口分账影片依旧“缺席”贺岁档的事实……



坦率地说,国产电影的市场表现在07年并非没有亮点。《投名状》和《集结号》在贺岁档第一次出现了“双龙争霸”的良性竞争格局,且同时用优异的口碑赢得普通大众和影评人的一致推崇,重树国产大片的信心;《命运呼叫转移》的票房成功,证明了派格太合总裁孙健君先生“将电影营销战坚持到底”策略的先进性,通过“爱呼”和“命呼”两部影片,派格太合趟出了国产大片之外的另一条更具可复制性和更具利润空间的市场之道(关于这个话题另文详述),据笔者了解,在“命呼”中尝到甜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和派格太合讨论下一部影片的合作计划。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占据“塔尖”的这些国产片当中,有6部属于港产合拍片,由2个导演的坐席来自宝岛台湾,真正“Made in Mainland”的只有《集结号》和《命运呼叫转移》2部。

还记得我抱以热望的,电影局在去年年初公布的“青年十六导”计划——对已经取得一些成绩的内地青年导演在资金和政策面都给予扶持,但结果却差强人意——获得柏林金熊大奖的王全安导演作品《图雅的婚事》、被张宏森副局长寄予厚望的张一白作品《夜。上海》遭遇发行困局,票房惨淡;高群书的《千钧。一发》、方刚亮的《回家的路》、王小帅的《左右》、马俪文的《我叫刘跃进》四部作品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入市。这些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中流砥柱的群体,在2007年依然没能在市场上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出口”。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经无需体验“惨淡”与“淋漓”,但是要想成为“真的猛士”,需要的是“敢于面对”的勇气和信念。



最后说一句扯淡的话,前几天跟某任职于国有电影单位的朋友聊天,说到07年票房,他说,“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按比例增长了6亿。”

   按比例增长,多么牛B的状语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7 23:00:3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3 04:0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