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央行行长“遗产”:印度银行危机免疫基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4 15: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谭璐 广州报道
雷迪在去年9月初的突然去职,对于远离金融风暴核心的印度来说,颇为戏剧性。
雷迪(Yaga Venugopal Reddy)是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的前任行长,任内对印度金融机构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一度被批评阻碍了银行业的增长,但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之后,却变身为先知先觉的英雄。

外界本来以为,印度财政部会让这位雷厉风行的央行行长留任,以保持政策稳定性。不过,去年9月1日,印度财政部宣布,提名时任财政部次长的苏巴拉奥(Duvvuri Subbarao) 接替雷迪,出任印度央行行长。
尽管雷迪已去,其任内赋予印度银行业的一些免疫基因仍在发挥作用。
今年9月初,《银行家》杂志公布了最新“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印度32家上榜银行都保持盈利,相比之下,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银行处于亏损状态。这32家印度银行的平均税前利润年增长率为20.4%,平均一级资本回报率为19.97%;总体一级资本提高了45.38%。
现在,更艰难的任务落到了印度央行新行长苏巴拉奥身上。这位反通货膨胀的鹰派人物,本想通过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压力,但在去年上任之后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改变初衷,一再降息。苏巴拉奥在今年9月15日表示,在确保印度经济复苏前,不会终止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印度要早于其他国家考虑何时退出该政策的问题。
“反格林斯潘者”
雷迪从2003年到2008年担任印度央行行长,此前,他曾任职Osmania 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来又担任印度央行的副行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执行董事等职位。
从2006年开始,大量外来资金涌进印度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私人股本和对冲基金,催生了商业地产泡沫。高盛、凯雷、百仕通、花旗等机构,都慷慨地向开发商们提供资金。
然而印度的本土银行在借贷方面却显得小心翼翼。一位印度银行家告诉记者,“去年当泡沫产生时,我们并没有改变任何政策。”
可以说,印度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与一些东亚国家相类似,储蓄对于印度人来说相当重要,大家并没有提前消费的习惯。不过,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担任了5年央行行长的雷迪。这位“反格林斯潘者”坚信,“如果让银行家们有机会犯错,他们就会去做。”
与格林斯潘不同,雷迪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印度的银行不会陷于泡沫当中。3年前,雷迪开始审视已过度兴旺的印度地产市场,他提出的措施之一,就是禁止用银行贷款购买开发土地。
而在证券化和衍生产品日益占据金融市场主流地位的时候,印度央行选择了逆向而行,禁止这类产品在印度使用。因为雷迪当时看到,美国的银行为了隐藏债务而建立表外资产工具。与美国等国家的银行相比,印度的银行不能把贷款以证券化的方式卖给华尔街,借贷量因而相对较少。
对于印度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雷迪也没有手软。印度央行在2008年7月底宣布,将基准的回购利率REPO(在印度类似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9%,为7年来的高点,以对抗通胀。因为当时约12.4%的通胀率处于印度13年来的高位。同时,印度央行还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5个基点至9%。
今年4月,在一个关于金融危机的论坛上,谈及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时,雷迪表示,“最重要的要素在于退出机制,在危机管理中人们会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利益,因此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退出。”
“最终的情况是每一个国家只愿意使用自己的政策来管理危机,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全球协调呢?比如美欧采取的政策就不一样,因此从全球的层面来讲只能达到方向性的协议,而不会太具体。”雷迪说。
短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雷迪在离开印度央行8个月之后推出了一本新书《印度与全球经济危机:如何管理货币与金融》。尽管这本书只是其担任央行行长期间23篇演讲稿的合集,不过新书的前言和后记却隐约透露了印度财政部没有让他留任央行行长的原因——他与财政部对于多个问题的看法都不同。
比如,对于外资投资于民营银行的控股公司的看法。当时,印度最大民营银行ICICI,计划筹建一个中型的控股公司从事保险和共同基金业务,并把部分股权出售给外国投资者,同时印度政府也已经批准了该计划。不过,雷迪领导的印度央行对此持强烈的保留态度,而针对此事成立的工作小组最终给出的结论是,外资投资的做法“并不可取”。
此外,对于是否要动用央行的外汇储备去成立主权财富基金,财政部与央行也有分歧。印度央行反对将外汇储备用于任何超出当时法律规定的范畴。
雷迪的继任者苏巴拉奥同样经验丰富,曾担任世界银行处理非洲和东亚财政事务的首席经济学家,后来任职印度总理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财政部。
对于印度幸免于金融危机,苏巴拉奥有其一番解读。去年10月,他在IMF召开的会议上表示,“印度的内部增长动力强劲,可以躲过全球金融危机最坏的结果。印度银行业对美国抵押市场、破产的和困境中的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都极为有限。”
不过,苏巴拉奥说,“股权和外汇市场提供了向印度金融系统传播危机的途径,货币、债券和信贷市场会受到间接影响。而规避风险、去杠杆化以及冻结货币市场的措施,不仅抬高了印度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本可供性。这意味着近期印度国内银行信贷的需求将会增加。而新兴市场投资者利益的缩减,将对资本流动也产生明显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印度央行从去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六次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
瑞信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今年1月份以来,印度央行将基准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5%的低水平,央行再贴现利率从4月份以来维持在4.75%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为了应付突然出现的通货膨胀,印度央行有可能收紧货币供应。
不过,苏巴拉奥在今年9月15日表示,在确保印度经济复苏前,不会终止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印度要早于其他国家考虑何时退出该政策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05:1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