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参加社会性的养老保险是从1998年开始的。
根据相关规定,要在广州退休,他们必须连续参保15年,也就是说要到2013年。但目前部分参保者因为即将退休,因此不得不面临10年养老保险费白缴的窘境。
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 养老金会白缴吗
来自湖南衡阳的易承芳今年55岁,作为第一代南下打工的农民工的一员,她在广州打工已有22年,从1999年10月开始,她就在公司的安排下,统一参保了广州市的养老保险,至今已有10年。常年在外辛苦打工,易承芳从当年的青春岁月到如今的年近黄昏,头发日渐花白,眼角皱纹日增,当她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广州后,老有所养成为她最关心的话题。
明年2月,易承芳就到了55周岁的退休年龄。她心想,自己在广州连续参加了养老保险10年,明年在广州退休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她最近多方打听后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现实:她的养老金缴费年限未满申领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15年,因此自己根本无法在广州退休。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让易承芳欲哭无泪……
改制漏洞导致老无所依
这则广州日报最近报道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易承芳的遭遇并非个案,也不是广州的特例,而是国内许多地方的越来越多临近退休的农民工在未来几年内将可能共同面临的一个关乎他们养老依靠的重大问题——如果我按规定缴纳了养老保险,但退休后却拿不到养老金,那我的老年生活将何以为靠呢?
事实上,真正让易承芳感到绝望的是,她不但无法在广州养老,也无法再自己的家乡衡阳养老。
易承芳想要为自己补缴最后5年的养老保险,已达到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但却被告知无法继续以个人身份参保,因为即将退休的她并不是广东省户籍人员。
易承芳退一步,想放弃领取养老金,而只是把自己缴纳了10年的养老金悉数提取出来,却被告知只能领回个人账户中的“小头”(缴纳基数的8%),单位缴的“大头”(缴纳基数的20%)必须留在广州的养老保险基金中。
再退一步,易承芳想放弃在广州养老的梦想,把养老关系转移回到户籍所在地衡阳,却被衡阳社保部门告知,衡阳不认可她在广州缴纳的养老金,她如果想在衡阳领取养老金,就必须重新购买至少15年的养老保险,约需5万元。这已远远超过易承芳目前在广州养老保险账户中包括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金总额。
一边是户籍所在地不认可自己已经缴纳10年的养老金,必须重新购买;一边是工作所在地不能发放养老金,而只能退回个人账户的少数养老金。这等于宣判了易承芳在养老问题上的“死刑”:过去10年缴纳的养老保险白缴了,自己退休后将没有养老金!
社保部门无所作为
明眼人都看得出,易承芳等临近退休年龄的农民工的遭遇并不合理。照常理说,我缴纳的养老金应该都是我的,如果由于制度缺陷导致当地政府无法给我提供养老保险,那就应该全额退保。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出现大量人户分离的情况,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退休后把养老关系转到家乡也合情合理。
然而当记者拨打了12333劳动保障热线询问这一问题时,广东省和广州市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答复记者说:类似易承芳这样的外来工,的确无法在广州退休。但可以选择退保,领回个人账户内缴纳的资金和利息,或者看其户口所在地的政策,选择转移保险关系,但转移时也只能转个人账户的资金,单位账户内的,由于是统筹账户不能转。至于为什么不能退回单位缴纳的养老金时,工作人员表示这主要是防止外来工集体退保。
在衡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养老保险处,记者得到的答复则是,能转养老保险关系,但必须重新购买十五年的养老保险。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易承芳从来没在衡阳参保过,这笔钱大概在4万多元,而当地每月能领取到的退休金则在400多元。当记者表示这样算下来,那转移保险关系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工作人员却反驳:“不划算?你们早就应该想过了!”
社保中断或成普遍现象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表示,目前大广州范围内参加养老保险的外来工已经达到121万人。其中,仅广州市本级统筹的就有76万人。在这过百万参保的外来工中,有多少人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面临易承芳一样的尴尬境遇呢?
由于没有做过调研,申曙光无法给出答案。但他估计,随着最早一批外来工陆续达到退休年龄,类似年龄够了参保年限不够无法退休的现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越来越多,乃至成为普遍现象。看样子,外来工的被迫退出,很可能成为广州社保部门的一笔财富。
申曙光表示,易承芳在养老保险遭遇到的困局,无疑是不符合社会保障设立时候的目标和原理的。如果她本人愿意在年满55岁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广州市为什么就不允许?因此他强烈呼吁,政府部门应尽早根据现实情况出台补救措施,以弥补政策制定时的漏洞。因为这种情况并不是易承芳一个人的问题,今后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早妥善处理,有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