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息:美元摆脱泥淖的“救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1 14:1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年底时,市场对于美元的命运还有明显的分歧,但现在,美元将保持疲弱似乎已成了大势所趋。
而仍愿意看多美元的投资者盼望的是,美联储能给他们带来明确的加息信号。
加息:
美元摆脱泥淖的“救星”?
最有可能改变美元命运的应该还是加息预期何时真正到来。最近几次加息讨论的出现,每每令美元绝处逢生。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美国的经济数据的确在不断改善中,但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失业率的稳定才是美联储加息的重要依据。
兴业银行的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向记者表示,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会继续疲软,但他们认为美联储最可能明年年中的某个时候加息,那时候美元将重新走强。
他认为美元汇率最终会回到由利率差异左右这一轨道上来,不过在此之前,投资者们出于对量化宽松的恐惧,再加上美联储在G20会议上对宽松政策的退出并不积极的态度,经济金融的好转迹象都成为了让美元走低的理由,因为不断变好的情况让投资者们的避险情绪放松,从而去投资更高风险的产品。

美联储将率先加息的观点受到了来自商品货币的挑战,利率期货市场的表现显示,澳元、加元这类货币的央行可能在10月就率先开始加息之路,尽管在美元指数的构成中没有以上商品货币的成分,且商品货币加息也存在不确定性,但不得不承认,加息对于汇率的作用恐怕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了。
此外,虽然过去的几次衰退,美国经济都是领先于欧洲等经济体反弹,不过这一次美国经济的复苏对欧洲似乎没有压倒性的胜利,欧洲在某些经济指标上甚至更胜一筹,德国、法国的GDP增长在第二季度已经转正,这为美、欧在加息的时间差上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银行的分析师石磊认为在大经济体中,仍然是美联储率先加息,但其他经济体应该同时加息,前后相差可能不超过3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加息对美元的提振作用是有限的。
避险情绪:还能支持美元吗?
提过加息,就不能不再考虑一下目前市场对于风险的考虑,美元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走强的原因就是因为市场的避险情绪,而现在汇市早已是风险偏好的天下,避险一说似乎已经被人们慢慢遗忘了。
招商银行的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表示,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因素又会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的关系,不同时期又会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就近期走势而言,对美元影响力最大的当数避险和利率。
的确,如果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比预期的要差,或者某些因素点燃了又一波避险潮,比如经济的二次探底,欧元区信贷恶化,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崩溃等,那么投资者们将见到美元在避险作用下再次走强。当然,目前全球经济的动向显示,这种风险正在日益弱化,而这种弱化对美元形成负面压力。
刘东亮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美债和股Shi的反向关系最近受到挑战,在美股、黄金上扬的同时,美债也同步出现走强,这似乎表明债券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判断不同于股Shi投资者,无论如何,两者必有一方存在泡沫。
强势商品:抛弃美元的理由?
上周,美元跌破支撑位与现货金价涨到千美元以上之前的因果联系“难舍难分”,现在大宗商品与美元之间的关系也被市场重视起来,在美元今后一段时间的走软中,大宗商品可能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南华期货的分析师胡浩对记者说道,如果将美元和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市场看成两种相互关联的投资类别的话(抛售商品换回美元;或者抛售美元换回商品的行为,让商品和美元成为可以相互替代的投资类别),那么投资者很容易从强劲上升的大宗商品市场和不断贬值的美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
从过去的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的商品价格狂飙,正与美国人为越战无节制地印钞引发的美元大幅走软相匹配。而现在,在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面前,做出抛售美元转而买入大宗商品的投资选择,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容易。
胡浩对记者指出,从商品市场来看,自上个世纪以来,困扰市场长达数十年的投资不足和供应的瓶颈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金融危机导致信贷环境恶化之后有所加深。强劲的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可能快速吸收包括铜铝和锌在内的基本金属的过剩产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30美元左右急剧上涨至70美元之上,短短的4个月内升幅超过一倍。
因此,当对未来一段时间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的美好预期,和对美元根深蒂固的看空厌恶情绪两相比较之时,投资者就很容易作出抛售美元来买入大宗商品的投资选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20: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