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新世纪历史学教材编辑委员会”的名下出版了一套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编委会主任是郑世渠,副主任是杨共乐。
但是,知道这套教材来历的教师私下都有疑问:这套教材是由已故系主任唐赞功教授在任期间组织全系教师编写的。所谓修订版只是对个别册的内容做了一些小改动,增添了一本中国史学史,此外就是在形式上换了个封面以及加了一点附录、图片。为什么整个教材的编委会主任成了郑和杨? 而且在修订前言中,只字不提主持编写工作的前系主任唐赞功。
这套书是1993年开始编纂的,唐赞功主任以及房德邻副主任(主管教学,已调北大)、郭小凌副主任(主管科研,已调首都师大)多次组织教研室主任和全系教师大会布置编写工作,房德邻教授自始至终是这套书的具体负责人。这套书各分册的确定,纲要的编写,撰写的进度,中间以及后来同出版社的联络会商,都凝聚着当时负责全系工作同志的辛勤劳动。当时有教师提出应该建立一个编委会,由唐赞功担任主任,但厚道的老唐坚决拒绝,说要避谋私之嫌,各册是大家写的,他不要那个虚名。他是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中国古代史教研室讨论上下册的编写过程中,同事们建议由他担任中国古代史两册的主编,唐赞功教授也拒绝了,理由仍是避免沽名钓誉,以权谋私的嫌疑。
从尊重前人的劳动、尊重实际出发,如果现在要出版改动很小的修订版,并且建立编委会,那主任也至少应该加上唐赞功教授,而不是当时只负责《中国近代史》一册编写工作的郑师渠(时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至于杨共乐,当年还是世界上古中古史教研室的讲师,只参加了《世界上古史》册一章的编写,根本就与这套教材的策划组织无关。此外,编委会还应该有房德邻、段柄麟(已故,时任世界现当代史教研室主任,《世界当代史》册主编)等对这套书贡献很大的同志。即使是“修订版”,据悉主要工作也是由副系主任李帆做的,他是近几年到系里来的博士,不了解当年这套书的编写情况。但郑师渠和杨共乐不应该忘记谁是这套书编委会的真正主任。
当年参与这套书编写的同志现在多数都健在,如果没有人说明这个真相,二三十年以后,功劳就都会记在郑和杨身上了。所以草拟这篇小文,以对厚道的唐赞功的怀念。
(感谢裘珍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7年4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