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官僚化与官学一体化——值得注意的十种表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4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陆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甚至学术腐败,已成蔓延之势,这不仅妨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腐蚀了学人和学界的肌体。  

目前在大陆学术领域中的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学术官僚化倾向甚至是官学一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主要有如下十种表现:  

一.学术机构的管理衙门化。  

本来,学术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因此,学术机构应按照学术运行的特点来管理。可是,现在许多学术机构官气充溢,衙门气十足。特别是学术单位的行政化设置、队伍等级的森严、规章制度的“管卡压”、管理上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教育和学术在强化行政体制下运作,加之过多的行政干预,阻碍了宽松学术环境的形成,也不利于学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职称评定、专案立项、评奖活动中的“赛跑”现象。  

学术发展是和学术工作者有着切身利益的活动,理应以广大学术工作者为本,切实保障学术工作者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在某些冠冕堂皇的旗号下,相当多的学术行政官员以权谋私,出现不少“跑”职称、“跑”博士授予权、“跑”重点学科和基地、“跑”各类立项、“跑”各种奖项、“跑”经费、甚至“跑”官位的“赛跑”现象。这种“跑”几乎无一不和“钱”和“权”相关,甚至和权势机构和权势人物的活动相联。  

三.学术评价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时下片面倡导学术评价量化管理最力者,往往是某些自上而下的行政官员。他们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讲所谓的科学管理,不顾人文特色和人文精神;只顾一时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种管理方法已经对学术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术活动的健康开展。在这种量化式评价体制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满天飞,教育部门、学校的处长以至程序管理员指挥着校长、学者教授们围着量化的数字团团转,为了争“领先”和“率先”,甚至不惜制假、贩假、护假,学术是非被混淆,学术评价被搞乱。  

四.政府官员兼任学术专案主持人日益增多。  

政府官员主要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掌好权、为人民用好权。尽管某些负责官员曾经是学者,但是,在任政府部门行政官职以后,其角色已经转换,实际上不可能也没有精力来主要从事学术工作。可是,现在人们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官员兼任学术专案主持人的现象有增无减。有的人身居领导高位,但仍身兼几个学术专案的主编、几个院校的博导、指导着几十位博士生。想来,即便免去了他的各项领导职务,以集中精力于学术,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好二三十位博士生,恐怕也难以胜任。这种官学一体化现象,难避权学交易、权钱交易之嫌。  

五.政府官员兼任院校长的现象有增无减。  

在一些名牌高校,如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由现任政府高官兼任院校长的现象为数不少。北京某师范大学聘任了两位现任人大副委员长分别兼任两个学院的院长,新近成立的文化发展学院又聘任了北京市委负责官员来挂名主持。这种做法是学校真的物色不出院长人选来还是另有所图,老百姓不解其意。院长不干实事,只求挂名,显然是不正之风,而要干实事,又怎能兼顾高官的本职工作、两全其美?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权钱交易、权学交易呢?  

六.学术刊物主编官员化倾向突出。  

学术刊物主编,顾名思义,需要学术造诣精深、兼有学术组织能力者来担任。可是,现在不少学术刊物主编却是行政主管。比如,某师范大学的一位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不仅是这个大学学报的编委会主任,而且还是一个史学史研究刊物的主编。这种情况,目前已越来越多。尽管他们既无足够的时间,也无很高的学术威望,但却提升了官员的学术声望,刊物也因有个大靠山有了安全保障。可这一来学术刊物的学术权威性能不大打折扣吗?  

七.职称评定、奖金、住房等待遇向行政官员倾斜的力度加大。  

这一情况在许多高校存在着。例如,某师范大学处长级行政官员每月工资外的职务津贴1800元,相当于教授每月讲课36学时的报酬。因此,某些在系里评不上教授的教学人员可以走“曲线”转到行政岗位上,不要很久就成了“管理教授”。在学校,普通教师并无权参与制定这样的“倾斜”政策。  

八.“腐败文凭”中的权钱学交易。  

近年来降低学术标准、乱发高学历文凭现象,有增无减。这在相当多的高等学校已呈蔓延之势,随着高校商业化趋势的泛滥和国家公务员高学历人员需求的急剧增长,一些公务员的“文凭掺假”现象泛滥成灾。不少大学现在热衷于招收在职博士生、办在职博士生课程班,宽进宽出,弄虚作假,权、钱、学交易,成了十分典型的官学一体权力腐败现象。  

九.学界新闻出版活动突显政府官员和行政领导。  

在学术和教育界新闻出版活动中,不是突出学术和学者而是突出某些领导官员的参与,学校的电视新闻中心也突出宣传上级政府官员和学校领导的形象。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北京某师范大学纪念该校学报创刊若干周年专号的题词,把教育部官员放在著名学者启功教授的前面。  

十.一些学术团体的官方色彩明显。  

学术团体是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学术性、群众性组织。但是,最近几年来,也越来越沾染上浓厚的官方色彩。一些在职的、退居二线的、退休的官员转任全国性或地方性学术团体负责人,学术团体的领导机构往往成了安抚历届离任领导干部的场所,而有些真正有影响的学者却难以进入学术领导机构。  



总之,大陆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甚至“学术腐败”,已成蔓延之势。这不仅妨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腐蚀学人和学界的肌体。现在是到了大声疾呼的时候了,但愿能标本兼治,刹住歪风,还学界一片净土。  

(原载《明报月刊》2003年3月号)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3年4月1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09:5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