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规范应从基础工程抓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关学术规范的提倡与讨论,迄今已历时十载。如果说当初主要是以《中国书评》为核心的少数同人的超前奔走呼号的话,那么,随着时势的推移、学术的发展,迄今学术规范已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学界人士的认同。广而言之,这很可能是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有建设性意义的重要篇章。

以下进展,尤其值得一提:

首先,《中国书评》从1995年总第3期开始设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与本土化”专栏及其连续性的专题讨论,使学术规范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关注。(1) 该刊历期发表的有关学术规范的重要讨论文章,已由该刊主编邓正来收入《<中国书评>选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此外,该书卷首首次刊布的《<中国书评>学术意义笔谈》(22篇),也几乎都与学术规范话题有关。

其次,199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在北京举办“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并随后在《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以“遵守学术规范 推进学术对话”为题发表了相关笔谈(11篇)。尽管此次讨论会的规模并不大,与会者的观点也不同,但有声有色,影响很大。这是学术规范决定性地进入中国主流学界话语的重要标志。同年12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山西大学联合召开“重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学术研讨会,该杂志还自2000年第2期起连续开设专栏“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的专题讨论。

在此前后,还有其他一些与学术规范密切相关的研讨会召开,如1998年6月中华读书报社、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辽宁大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的“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研讨会,1998年9月《世界历史》杂志社与南京大学历史系在南京召开的“遵循学术规范、加强学风建设、发展世界史学科”学术研讨会。另有其他一些报刊也不定期地设立关于学术规范讨论的专栏。如《文汇报》“学林”版曾在1998年底1999年初发表过复旦大学教授曹树基关于学术规范的系列文章,《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发过学术规范专栏文章,2000年《东方文化》也集中发过一批关于学术规范的文章。
再次,2000年伊始,《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研究》等首都七家史学刊物联袂推出《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该声明表示,学术研究必须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凡专题研究论文,应针对其主要内容概略说明或介绍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概况,否则将不予受理;还将联合严厉制裁抄袭剽窃行为,凡投稿有抄袭剽窃行为者,各刊将在五年之内不受理该作者的任何稿件。以此为标志,在学术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界,现代学术规范终于开始落到实处。   

在史学界正在将学术规范落到实处的同时,法学界也开始集体行动起来。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法学研究范式转换”研讨会(2000年11月)成功召开,可以预期,以《法学研究》、《中外法学》、《中国社会科学》等为主导,学术规范将不仅在中国的主流法学界生根开花结果,而且也必将会给整个学术界以积极的深刻影响。

复次,与学术规范的提倡相关联,近年出现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书评,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曹树基的《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资料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的《反对在学术著作中弄虚作假——评申小龙<文化语言学>等“著”作》(《山西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佩珊、薛攀皋的《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第4期)、原《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主编邓正来的《学术研究与学术纪律——评<南极政治与法律>》(载《研究与反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曹树基教授的《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评王铭铭<社区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浙江大学教授孙周兴的《实践哲学的悲哀——关于张汝伦的<历史与实践>》(《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29日)和《悲哀复悲哀——再证张汝伦<历史与实践>的抄袭性质》(《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5日),等等。另外,《学术界》自2000年改版后新设立“学术批评”专栏,《史学月刊》开设“史学评论”专栏。这些学术性、讨论性的严肃认真的书评作品,为学术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有利的学术氛围。

顺便一提的是,2000年6-8月,围绕首届“长江《读书》奖”而展开的大规模学术论争(2),借助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将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批评与反批评等话题张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

最后,有必要专门提及的是,在世界史学科,学术规范与书评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史专业研究的学术园地,《世界历史》为之付诸了巨大努力。除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前述“遵循学术规范、加强学风建设、发展世界史学科”研讨会、与《历史研究》等共同推出《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外,《世界历史》(1999年第2期)还发表了南开大学教授李剑鸣的《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刍议》,这也是学界迄今唯一的一篇讨论世界史学术规范的专题文章,而且言之有物,发人深省。此外,该刊1999年第2期发表的北京大学部分世界史学者(署名“非攻”)撰写的《一本用不文明手段拼凑出来的书——评唐河的<世界文明史>》,尽管言犹未尽(3),但确实是一篇下了相当大工夫、用心良苦的批评式书评。

应该说,尽管在学界内部对学术规范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好像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有利于推进学术规范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就目前来讲,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大致成熟,问题在于,如何从根本上切实推进学术规范?其实,我们已经说过很多了,该讨论的差不多都讨论了,现在该是进一步付诸行动和实践的时候了。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由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起草的《中文法学刊物统一引征体例》,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应被视作关涉学术规范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不仅适用于法学界,而且也为其他学科类似的技术规范提供了一个范本。鉴于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相通性,该《体例》不仅应当广而告之,而且还应推而广之。若此,假以时日,群策群力,各个学科协同推进,那么,中国学术的规范就指日可待了。

注释:
(1) 陈平原等主编《学人》第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学术史笔谈”,已经从学术史的立场提出、讨论了有关学术规范的话题,但可惜其后未能将讨论持续化。
(2) 有关读书奖讨论的代表性文章,参见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也可参见《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9期、10期)、《学术界》(2000年第5期、6期)发表的部分文章。
(3) 参见杨守建:《学术出版界面临的紧迫问题——由<世界文明史>引发的调查与反思》,《学术界》2000年第5期、6期。


(《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1年11月15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17:41 , Processed in 0.515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