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关于“邀请政界杰出领导人到高校担任职务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谈话(见2006年04月15日《中国青年报》)笔者实在不够苟同。这种权学交易如果加以提倡恐怕只会加剧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
政界杰出领导人有没有时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来搞学问,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大、也很实际的问题,那些已经在领导人名下的博士生恐怕是深有所感的。学校为何要打出请政界领导人来搞学问的旗号?其实他们心里明白,要利用他们的权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力,设想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政府、人大、政协、社团、各部委)的杰出领导人都来兼职,是一个什么后果?
笔者重申2003年3月1日在《谨防学术“官僚化”倾向》一文中的见解:“一年前,在谈论学术领域的腐败现象时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是言过其实。一年来已经披露出来的大量事实说明,这种现象在学术领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目前学术领域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学术‘官僚化’倾向甚至是‘官学一体化’倾向。这一倾向不同程度地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政府官员兼任学术项目主持人日益增多, 包括立法机关在内的政府负责官员,其主要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掌好权、为人民用好权。尽管某些负责官员曾经是学者,但是在任官职以后角色已经转换,他们实际上没有精力来主要从事学术工作。现在人们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高官兼任学术项目主持人现象有增无减。例如有的身居领导高位居然仍身兼几个学术项目的主编、几个院校的博导、指导着二三十位博士生。想来即便免去了他的各项领导职务,以集中精力于学术,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好这二三十位博士生,也难以胜任。何况这种官学一体化于一位权势的做法,难免有权学交易、权钱交易之嫌。人们是来评他们的学术水平还是权术水平呢。以笔者之见身居高位者切忌兼任学术项目主持人,即使已经退居二线或者退休的领导干部,也该好之为之,老老实实做学问,切莫以权谋私、权权交易。如果在职官员确实对从事学术情有独钟,不妨辞去官位专于学术,也有利于确保学术质量。”
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无疑需要谋求发展,问题是朝着哪个谋发展,官学一体化的方向不仅不值得倡导,而且将导致学术腐败的蔓延和学校更加远离学术。学校领导人那么有兴趣网罗现职和卸任政界领导人,那么对于已经卸任的学术专家为何又打入另类而不一视同仁呢?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6年4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