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书编校质量堪忧——从《王力汉语散论》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2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最近自广州某书城购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家阅读版《王力汉语散论》(2002年12月第1版,2003年第2次印刷),打开一看,版权页上两次出现的书名竟为“王力语文散论”,而封面、扉页和勒口上明明印着“王力汉语散论”。这么大的错误,让作为图书文字编辑的我很是吃惊。随后,刚翻阅到第5页,就赫然看到一个错字,“饭都凉了”的“凉”字写成了“谅”。再继续往后翻,发现每隔一两页就有一处错误,有时甚至同一页有两处以上错误。商务印书馆的书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错误?笔者于是带着好奇通读了全书,竟然发现其存在的错误不下百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错别字。例如:
(1)第15页第17行“胭指”,应为“胭脂”;
(2)第40页第19行“满州里”,应为“满洲里”;
(3)第48页第4行“工们们”,应为“工人们”;
(4)第170页倒数第3行“词仁”,应为“词汇”;
(5)第197页第3行“沦语”,应为“论语”;
(6)第185页第1行“《关睢》”,应为“《关雎》”;
(7)第202页倒数第5行“鮒也鬻岳”,应为“鲋也鬻岳”;
(8)第203页倒数第5行“元禛”,应为“元稹”。

这些很明显的录排错误,全书至少有20处,有的错误还多次重复出现。有时在同一页上,既有写对了的“关雎”,也有写错了的“关雎”。

2.缺字和多字。如:
(1)第43页第1行“社会主建设”,应为“社会主义建设”,缺了一个“义”字;
(2)第47页第9行“也比较推广”,应为“也比较容易推广”,漏了副词“容易”;
(3)第49页第5行“千万不可能嘲笑别人”,多出一个“能”字,意思便表达不清楚;
(4)第52页倒数第10行“但是语言也重要的”,应为“但是语言也是重要的”,漏了判断词“是”;
(5)第123页第11行“宝宝健朗”,据上下文,“宝宝”应为“蚕宝宝”,缺了“蚕”字;  
(6)第160页第7行“非但文章写,就连……”,应为“非但文章写不好,就连……”,少了副词“不好”。

这些太明显的错误在编校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没有纠正是极不应该的。

3.标点符号误用。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引号、括号和书名号左右不对称,经常缺半边。如:
①第196页倒数第7行:淮南子?地形》,应为“《淮南子?地形》”,缺左书名号;
②第248页第9行:“桃仁、“杏仁”,应为“桃仁”、“杏仁”,缺一右引号。

(2)中英文符号误用,中文句号用了英文的点号,古籍书名与章名间的中间点误用英文的句点。如:
①第188页倒数第2行“渭浊泾清.”,应为“渭浊泾清。”;
②第197页第3行“《论语.八佾》”,应为《论语?八佾》。

(3)分号和冒号误用。如:
第191页倒数第7行:某日报的社论里说;“……”,“说”字后的分号显然应为冒号。

(4)文字下的着重号位置标错,有时还少标或多标。如:
①第114页第14行“他媳妇上前拉住粪筐”,作者只在讲“媳妇”一词,所以“筐”字下的着重号应该删去;
②第 122页第6行“走!快点儿!”,作者在讲“……点儿”,所以“儿”字下也要有着重号。

(5)文字竖排时标点符号靠左。本书书眉竖排,85~146页单页码的书眉“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中的顿号应该靠右排,而不该靠左排。

(6)注释号前后标点符号重复。如:
①第210页第1行“更明白。①。”,注释号后的句号多余。
②第245页倒数第10行“从此处到彼处曰适,②,”,注释号后的逗号显然多余。
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全书近60处,其中以引号和书名号的错误最多见。第231页“段注”句中内层引号应为单引号,书中却用了双引号,出现错误的双重引号现象。这些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只要认真阅读也是很容易发现的。

4.拼音错误。如:  
(1)第16页第5行“豳”,应念bīn,而非书中标注的bān;
(2)第31页正文倒数第1行“咗”,应念zuǒ,而不是书中所标的zhǒ;
(3)第108第1行“了”,作者明明讲到其念轻声,而随后的拼音竟标为阳平;

(4)第110页倒数第9行,“岁”和“惠”字的拼音应写为suì、huì,而非sùi、hùi,声调的位置标错;
(5)第173页倒数第10行“挝”,应念wō,而非wā。

此类错误全书有十来处。尤其是最后一例,在文中,作者对“老挝”一词的读音进行辨析,指出几种错误读音后得出“挝”念wō的结论,书中给出的读音却是wā,这很可能给部分读者造成误导。

5.版式及其他错误,全书近10处。比如92~94页讲合流字时,两次举例,92页所举例字均缩进两格,93页上的几行例字却齐头排,未缩进。

这些错误都并非原书稿的问题,而全部是编校人员的疏漏。我国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图书必须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对于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和重点图书还要增加校次。而正如有的从业人员指出,如今在一些出版单位,三审制变成了“三签制”,这种对书稿处理的草率和流于形式目前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这本书中出现的错误来看,你很难相信它经过了正常的三审三校程序,因为这些错误大多数普通读者都能看得出来。据版权页,该书的印数还相当可观,无怪乎封面显著位置上标明是“大家阅读版”。只是这样一本错漏百出的书,就像是一碗掺满了沙子的米饭,让人如何下咽?

王力先生是公认的语言学大师,此书中也多次谈到汉字规范化和消灭错别字的问题,这本错漏百出的书的出版,是对作者本人的不尊重,对作者本人从事的语言学来说更是莫大的亵渎。

该书是北京正源图书公司策划并编辑的王力先生著作丛书之一。正源公司曾成功策划引进了幾米的《地下铁》等绘本图书,掀起幾米热,另外还策划了《格调》等其他一些畅销书。该公司是国风集团的一个书业编辑策划制作中心,媒体对其评价甚高,并对以其为代表的现在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崛起的民营图书策划工作室充满了期待。但,不管是传统的出版社还是新兴的图书工作室,如果只看到市场需要,开发出好的选题,但对书稿质量不加以重视,图书的使用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其社会效益也得不到实现,长远来看,终不利于创造图书品牌,因为图书毕竟是一种内容产业。对于商务印书馆来说,作为百年老社,向来注重书稿编校质量,据说为了降低差错率,对部分图书还曾采取过从后向前逐字校对的方法,以减少校对人员在按写作顺序校读时容易疏漏的错误。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是我国出版界的好传统,而这本书的出版,让人不禁要问:商务印书馆怎么了?

附记:该文完成后,于书店偶又见到该套丛书的第一本《龙虫并雕斋琐语》,发现其版权页上CIP数据中的书名竟为“龙虫并雕琐语”,漏了个“斋”字。内文未及细看,不便评述,只是这一错误又令我对该书内文的编校质量感到担忧。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4月2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1:01 , Processed in 0.67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