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大学18日召开了关于副校长陆杰荣“涉嫌抄袭”事件专门会议,陆杰荣做了个人检查并向原作者、杂志等道歉。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杨玉圣等五名教授联名发文,敦促陆杰荣引咎辞职。(新京报6月23日)
常言道,真理不辩不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议论、探讨、争辩和追问,辽宁大学副校长论文抄袭事件的性质,人们渐渐形成了共识。即使辽宁大学的领导和陆杰荣本人,对事件性质之不良,也越来越有清晰的认知。当事人的感觉和大众的看法渐行渐近,裂缝越来越小。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通过对此事件的顶针或较真,会对整体社会风气的改良带来正面的量变效应。,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由此有所感触。
论文抄袭,学术作假,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横行,远非个别事件。谁能说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还有什么没有假的掺和其中?如果说假冒伪劣,令人受害,令人愤慨,那么假冒伪劣始作俑者寡廉鲜耻,没有心理失衡感,没有罪恶感,就更加令人胆寒了。然而,恶,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否则未来就没有希望。假冒伪劣,要不断得以减弱,清除,社会必然为此付出代价。始作俑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因此,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应当接受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杨玉圣等五名教授的联名劝告,辞去辽大副校长职务。虽然“最终处理决定要省委作出”,然而,与其被动接受处理,不如以主动的姿态,勇敢地承担后果,慷慨地付出代价,以获得学者的谅解,获得社会的认可,为其他作假者提供前车之鉴,为抑制社会不良的风气奉献自己,为诚信正名。不当副校长,照样当教授,照样做学术,照样出成果。
学术批评网(www.criticism.cn)转发 2009年6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