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向认为,学风的好坏是关系学科存亡的大问题。在学术观点上尽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可以从始至终坚持各自的观点,但是,在学风问题上是绝不能让步的。尤其是抄袭剽窃之风,如果再不刹住,让假的东西不断获奖,令一些人觉得这是一条获取名利的捷径而纷纷效仿,那么,这给学科和后人带来的危害将是极大的。建立学术规范,树立良好学风,这是学界当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除了抄袭剽窃之外,不良学风还体现在其它一些现象当中。我认为,伪科学的渗透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个大问题。我们平常说的伪气功属于自然科学界中的伪科学,而类似性质的情况在其它学科领域中也有。比如在语言文字学界,比如现在有人推出的什么“英文说文解字”,就是伪科学,完全是骗人的把戏。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在语言文字学界“打假”,也就是希望清理学界,呼吁学术规范的建立。
不良学风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自我吹嘘和互相吹捧。自我吹嘘的最恶劣的例子,就是我一直在批判的那位自封为教授的徐德江,他把他错误百出的观点自我吹嘘为“徐德江公式”、“徐德江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公愤。但更让人忧虑的是,这类无原则的自我吹嘘和自我吹捧在学术界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些书评作者和出版社的责编都有类似的行为。这种风气的泛滥对学术界的伤害是相当大的。
此外还有一种不好的行为,就是一稿多投。有的人数年内出了数十本书,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同样的内容,是用剪刀加浆糊的方法把已有的内容重新组合或改头换面,用不同的书名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这不仅属于一稿多投,而且还有欺骗学界、欺骗读者之嫌。
应该说,学风不良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界的一些人看到商界中有一种“暴发”的现象,所以也难免急功好利,在写书、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也粗制滥
造,甚至抄袭剽窃,认为这是一条名利双收的捷径。正是这种心态助长了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的生长和蔓延。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深刻反思的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中也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略了文德和学风教育的问题。我的意思是,我国的大学应当更多地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使学术规范在学校中就建立并且完善起来。学术规范应该和学术训练同时进行,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真正地认识到,著述中的抄袭剽窃是完全不可为的。从学生写学位论文的时候起,就应该有严格的制度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抄袭剽窃的性质和考试作弊一样,是要受到严厉的制裁和处分的。
此外,在学风的问题上,一些出版社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一些编辑或因不熟悉专业知识,或因审稿不严,或因一窝蜂地就相同选题向同一人约稿,都会助长一些学者粗制滥造、一稿多投的不正学
风。所以我认为,提高编辑的素质也是端正学风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然,端正学风,建立学术规范是要一步一步地来落实的。我们首先要作的,就是提倡健康、严格的学术批评。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好传统的。以前有很多学术大家,如顾炎武、王力等人都敢于也乐于进行学术批评,而且多是指名道姓的批评。但这20多年来,这种学术评论,尤其是面对面的批评是太少了。即使有星星点点的学术交锋,读者也如堕五里云雾,不知批评是针对谁的哪一本书而发的。这种批评就起不到充分的作用,也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坦率地说,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好好地向外国学习。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上还相差很远,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象人家那样健康严格的学术评论和学术批评。
最后我想提一句的是,在建立学术规范、开展学术批评方面,学术刊物一定要带个好头,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我所知,在语言学和文字学方面,近年来发表批评文章最多的刊物是《福建外语》和《北方论丛》。如果所有的学术刊物都能做到象他们这样,我们开展学术批评就有很多阵地了。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1年11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