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伪的“豪华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9: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数条有关书市的新闻,说的都是“一折书”,不由人不关注。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一折书”从月初开始抛出,不料火暴南京,原来准备见好就收的主办方,于是顺水推舟,“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展销延期至12月初。同日出版的《南京日报》赫然印着这种延期的广告。同一天《人民日报·华东版》“今日聚焦”专栏以《书“精”价“水”》为题,刊登两幅照片,说“在合肥市一精品图书优惠销售现场,一批精包装的中外名著、百科全书被贴上了‘1—4折’的降价标签……图书市场上标价上万元、数千元的‘精品书’过多出版、竞相翻印、虚高标价,是造成这些书籍过滥、销路不佳的原因”。此前11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杭州西湖书市图书价格虚高,让读者大跌眼镜,以至报道的标题就是《书价虚高谁人能管》。  


合肥、杭州的情况如何,我没有亲身体验。南京的“一折书”,我有幸目睹了它“火暴”的盛况。虽然我自己始终毫无收获,但是,的确有人因为它便宜而大买特买,甚至觉得不买就有些吃亏。有人一次就买数千元,也是事实。我的一位同事日前在此购得《王羲之书法大全》“精”装本,定价千余元,实支140元,怂恿我去淘书,我才知道“一折书”的信息。不料进入特价区,大失所望,全是虚伪的豪华本。说它虚伪,内涵有三。这就是虚伪的价格、虚伪的品格和虚伪的学风。  

关于虚伪的价格,无须我再饶舌。“一折”本身足以说明书价的陷阱和黑幕。至于虚伪的品格,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说。从外表说,“金玉其外”也需要自己的创意,这种“一折书”外表花花绿绿,看起来“豪华”得很,却没有一本真正具有豪华的品位。看起来都是“豪华”的包装,却没有一本可以称得上是独创的装帧。那些“豪华”的包装盒,不过是千篇一律的纸盒罢了,哪里能够与“精致”二字沾边!再说内容。11月8日《南京晨报》说,“这些被售书人称为刚刚出炉的新品有不少地方出现了残旧,边沿印刷相当粗糙”;“这样全身‘伤痕累累’的‘精品图书’”,随处可见“文字排列不紧凑、大小规格不一、页码断漏、彩印不彩、图像不清晰、上下线条错位、装订不严密等毛病”。11月12日《扬子晚报》报道说,有位读者买过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上下五千年》,一函三册,定价38元。她在“一折书”销售现场发现,“同名同类的书至少有六七种,且都‘注水’到全套十本甚至更多,价格也变成了四位数”。从哪里能看出一个“精”字呢?真是无从谈起。  

由“一折书”映射出来的种种社会现象之中,虚伪的学风最不应该被人忽视,恰恰又最易被人忽视。这些“一折书”,称之为“豪华版”也好,称之为“精品书”也好,不仅散发着当今社会某些人急功近利、无孔不入谋取利益的铜臭味,而且让人看到这种铜臭味对学风的严重污染。深究起来,这些“一折书”有哪一种是经过编撰人员“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心研究、精心论证、精心编排、精心校勘的?有哪一种是凝聚着几代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反映着几代专家的学术成果的?有哪一种是代表某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恰恰相反,这种“豪华版”不过是速成品,说它粗制滥造,恐怕一点也不冤枉。而且,这种粗制滥造也早已打上时尚的印记,必定由谁谁谁挂衔主编,由谁谁谁担任顾问。事实上,如果把印着主编或者顾问名字的这类货色,送给主编或者顾问本人看一遍,我想,他这辈子就是不吃饭不休息,所有时间都用来看他自己“主编”或者“顾问”的东西,他恐怕也没法看完。虚伪学风盛行于一时,学问蜕化成为一种摆设,一种门面。这种学风的虚伪对社会发展危害巨大,对人的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危害巨大,对整个学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危害巨大。这就是我为什么对这种虚伪的“豪华版”切齿痛恨的最主要原因。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2年12月20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02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