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显文:秋夜风悲悼春明[深切悼念程春明先生系列(之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秋的夜晚是那么的凄凉,北风呜咽着卷起一片片发黄的树叶飘撒在大地。仿佛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为春明鸣不平,为他的遇害难过、伤心和哭泣!

怎么也没想到和春明见的最后一面竟是隔窗而望。10月28日下午,刚上了一上午课的我准备乘坐学校下午3点20分的班车回家,班车刚刚启动,我远远看见春明刚下公交车走进法大的校园,他衣着打扮十分精神。当时因隔着窗户,无法和他打招呼,便亲眼目睹了他从班车的旁边匆匆走过。没想到,这竟是我看见春明兄的最后一眼!

应该说我和春明兄相识很早。2000年前后,一大批新毕业的年轻博士分配到法大,来到军都山下,住进了校园后面的家属院,这其中也包括早已到校的我。大家带着对法大未来的美好憧憬,同住昌平,心系法大,交流学问,探讨人生,彼此之间互相激励,志同道合。春明是这群年轻人中思想较为活跃的一员,长期的留学背景,热情奔放的性格,很快就成为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2005年,春明从科研处副处长的位置下来后,重新回到法学院法理学研究所工作,我和春明的交流更多了。平时周二法学院的学术沙龙,上课期间的偶遇,等待班车的闲暇,都成为彼此畅谈学术和人生的宝贵时间。

春明对待朋友是无比真诚的。这几天每当回想起来与春明兄交往的日子,泪水就忍不住地流下。长时期的海外留学,孤寂单调的生活,使春明养成了嗜烟的习惯。回国后,一些外界朋友经常请他翻译一些法文方面的资料,而报酬则是一些好烟或好茶。有好几次,我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开完会后去他校园后面的家里聊天,临走前,他总不忘把几包好烟塞到我们的手里。而他自己,则经常抽的是几块钱一包的普通香烟。就在他出事的前一周,他还把一包高山乌龙茶送给我。我当时接过茶,调侃地问他是从哪里弄来的“腐败”物品,他说是帮一个公司的朋友翻译法文资料人家赠送的。

我真正走进春明内心深处、了解春明善良品格还是在今年4月份去日本的学术交流。一周的学术访问,我和春明同住在一个房间,每天晚上我们都畅谈到凌晨二、三点钟。他对我谈了自己的家庭、婚姻以及对未来学术研究的设想,现在想来都仿佛如昨……

春明出身于湖北大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上大学期间,家庭贫困,父母靠辛勤的劳动供他上学,每次给他邮寄的生活费才十几元的零钱。1988年,春明正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上了国家公费赴法留学生,从此步入了长达12年的留法求学生涯。国外留学的生活是辛苦的。春明起初还有固定的政府奖学金,生活相对稳定,到后来由于继续深造,没有了固定的奖学金收入,只能靠贷款来维持生活,有时生活费接济不上,每天只能靠吃一个面包度日。春明在对我说这些话时,我看见他眼里是含着泪水的。

2000年,春明离开了留学12年的法国,回到了他一心想回报的祖国。临行之前,他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都用来购买外文学术著作。据当年的知情人回忆,春明回国时,因无钱购买生活用品,是向系里借的一万元钱解燃眉之急,当时很多的同事至今都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春明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天才,他自己能够用法语和英语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今年初法学院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我看见他接过日本学者递给的名片,随即便能读出对方的姓名,十分好奇,便问他是否学过日语,他说是通过名片上的罗马字母读出来的,而且发音是那么的准确。

春明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无比热爱。来到法大后不久,虽担任科研处副处长这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但从未荒废自己的学业,白天他忙于工作,晚上坚持看书写作,我在昌平的校区经常看到他晚上很晚才拿着书本回到家里。春明此前曾多次对朋友讲,学术研究要出精品,不能制造垃圾,一个学者一生要有自己的定鼎之作。他也是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春明撰写的不少论文发表后都被其他学术杂志介绍或转载,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去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他翻译的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论公正》一书。由他独立完成的司法部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权研究”目前已经完成,马上就准备出版了,遗憾的是,他竟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学术著作出版!


春明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勇于坚持原则的人。他在担任科研处领导期间,曾为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教师评职称三番五次地找学校领导交涉,甚至不惜提出了辞职,因为他是为了追求一种学术上的公正。而他自己,虽然早已受聘于法国麦兹(Metz)大学比较行政法合作博士生导师,但在法大至今还是一个可怜的研究员身份!我曾经好几次问他为什么不找学校领导谈谈把自己转成教授的头衔?他回答说,学校的领导对我很好,如果我提出了,估计学校会考虑的,但我程春明不会为自己的私事去乞求别人!言语之间,透露着一个学者刚毅不屈的学术品格。

春明兄走了,一个正直的学人走了!他走的那么的匆忙,是那么的无奈,以致于他连和最亲近的家人、最要好的朋友一声招呼都没打!留下来的只是77岁年迈老父亲的悲痛欲绝、正在怀孕妻子的嚎天哭地和众多朋友的绵绵哀思!
   
(感谢郑显文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8年11月2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6: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