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壁生:我看学术剽窃的又一次底线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8: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在安徽省教育厅开展的2005年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评审专家发现,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六名教师申报副教授的材料,存在严重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这六名教师的造假行为如出一辙:将国内正规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某篇论文的作者换成自己的名字,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该期刊进行重新制作、装帧,作为期刊样本放进他们申报副教授的材料里。

如此剽窃,可谓学术腐败又一次底线突破!

在此之前,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判决的一个名誉侵权官司引起舆论大哗。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为评教授职称,2003年4月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个人署名的《求是集》,其中文学论文15篇,经天津市语言学会查明:全文抄袭他人已发表的论文13篇!天津市语言学会遂在学术批评网上发表公开信予以揭露。沈履伟居然把语言学会告上法庭,最后结果居然是沈履伟胜诉。此事激起了学界的公愤,数百名学者签名抗议,呼吁维护学术尊严。


学术腐败问题,在近年愈演愈烈,抄袭、剽窃现象,从部分抄袭向全文抄袭发展;被曝光的抄袭者,身份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显赫,而且,剽窃者越来越理直气壮气焰嚣张。学术腐败,大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

面对如此频繁曝光的学术腐败,除了剽窃者自身的道德因素之外,学术制度本身必须负一定的责任。当前的教育评判机制,无论是对做学问的人,还是对高校,评价标准就是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在7月16日北京召开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先生就说:“我觉得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教育管理部门。这几年教育部出台的所有政策都属于政府干预,把中国学术界赶到一个学术大跃进的路上去。上海某大学中文系主任说他们那个学校,2003年年初开会,校长问他‘你这个中文系打算发多少核心期刊文章啊?’他说‘我鼓了鼓勇气说120篇’,校长说‘120篇这哪儿行,你起码也要200篇吧’。”就是这种教育管理的行政化要求,把大学办成了养鸡场,逼着他们每天下蛋。

广州有些大学,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是每人读硕士期间要发表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在核心期刊,才能够毕业,结果是什么呢?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学生们只能够硬着头皮,七拼八凑,把几千个汉字,堆积成论文样的东西,然后寻找那些交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版面费”便可以发表的刊物,交了钱发文章。于是便有一些刊物,专门以出增刊为能事,通过收取版面费获得收入。在这种学术环境中,能够期待有什么样的论文出现呢?就是这样的学术环境,这样的制度,逼着学生纷纷竞相制造文字垃圾。在部分大学实行这种政策的几年里,我没法相信这些学校的“学术水平”真的就跟他们所发表的论文数成正比。
     
学术何以能够有尊严?写学术论文的学者、学生们何以有尊严?面对学术腐败,一味的道德谴责可能无济于事。最起码的,是要把学者、学生看成ren。高校的管理部门,如果把发表学术论文看成获取自己学校名誉、地位的工具,那么这些堆砌起来的文字和学术垃圾将永无尽日。

(《南方日报》2005-10-21)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5年12月2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04: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