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生教育怎么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7:5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研究生考试和研究生教育的话题不绝于耳,在网上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我看来,现在的情况是,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来源、学生的素质大为不满,如许纪霖教授所说,“四年的本科应试教育,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活活糟踏成了考研机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为应试教育消毒,重新进行基本的知识训练。”而研究生们对眼下的考试和学习也是叫苦不叠。我们不禁要问,研究生教育到底怎么啦?

先谈谈生源问题。现在研究生扩大招生,各级各类大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就增加了不少。已经有点的,招生名额逐年上升,竞相超过本科生;没有取得硕士点、博士点的院系,还在拼命找关系,想办法,力求早日申博成功。考研已经成为了一股席卷全国的热浪,各校也把本科考研率看成是一种业绩,予以鼓励。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生的生源骤然扩大,不仅是“一流”学校的学生热衷考研,“二、三流”学校的学生也不失时机地搭上了这趟时代的列车。我虽然不赞成把各类高校分成三六九等,但考研队伍呈梯形等级结构,也是势所必然。清华、北大、复旦等已是留美预科,打算考研的学生都把眼睛盯着外国的大学,考入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大都是“二流”学校的。与此同理,“三流”学校的学生争考“二流”,不入流的学生则只要能考入“三流”也满足,这是合理的社会现实。一个人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是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一种追求,无可非议。

学校有招生名额,学生有求学愿望,在供需两旺的形势下,数量上的喜人局面凸显出质量上的不尽人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都看成是应试教育的错。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其实并没有天壤之别,两者实有相通之处。考试是教育的必要手段,素质是考试的核心内容,关键是考试如何能够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素质以何种方式予以展示和得到认可。这样看来,改革研究生考试一刀切的模式似乎很有必要。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把研究生考试的权力完全下放给我们的硕士、博士生导师,则其中有些人的学术和道德水平却真让人放心不下,借此权力滋生学术腐败的现象恐怕会更为严重。


现有的研究生考试制度,除了外语和政治是统考以外,各院校不同专业自己命题已经体现出了公平与差异。无论是哪里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考试的,大概不能一律视之为高分低能之人。如果他们真是高分低能,也是出题者之过,谁让你的试题不能让有高素质的人考上呢?或者是高素质的人根本就不屑于来考呢?或者是在面试的时候明明发现有些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却还是要接受呢?我们不能既接受了这些应试者,又去责怪和排斥他们。

随着研究生的扩大招生,我们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观念恐怕也要转变一下了。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会说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都能成为高端研究者或者是学术精英。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不能指望他们入学之初就已经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有明确的研究兴趣,甚至一进校门就能够给教授当助手。实际上,硕士教育是高级研究型人才的基础教育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最需要的是走上学术道路的引导,是学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硕士研究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与其专业无关,更没有必要硕士毕业生都继续读博士。只要他们在硕士教育阶段获得了应有的训练,就不能因为没有继续攻博或从事专业而认为研究生教育是浪费和失败,他们所受的良好的教育会使他们成为各行业未来的人才。博士研究生则不同,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养高级尖端的研究型人才,因此,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中国其实并不缺乏有高素质基础的人,而是缺乏锤炼锻造的机会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任何粗制滥造、批量生产的行为,都将贻害无穷。

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落实到具体问题,则各有各的难处。对研究生来说,每年几千元的学费是他们头上悬着的利剑,毕业之前必须发表一篇至数篇文章则是他们心里的巨石,这两个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规矩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整天想的只能是一个字:钱!有了钱能够交学费,有了钱能够请人代笔或者花钱付投稿的版面费。他们还有多少心思放在认认真真做学问上?有些时候,学生比老师还忙,老师找学生见面还得跟他们预约!

研究生招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是宽进的状态,录取比例逐年增大,要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必须严出。严出并不是以在什么期刊上发表了什么文章为标准(当然对于确有能力发表文章的学生应该给予较大鼓励),而是在论文的质量上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延后答辩、修改后二次答辩等方式处理。但这又有难处,如果一个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他的学费负担、住宿问题、工作着落等全都是要命的事情,哪个导师又忍心如此“绝情”。

难!难!难!可是,难不能是理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把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东西扫除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把研究生教育搞好。硕士、博士生导师们在这方面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感谢何慧博士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4年10月28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0: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