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作者眼里的编风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17:4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明日报》“书评周刊”2002年12月26日在“学界”栏目中发表了署名“孙麾”的文章,题目是:一个编辑眼里的学风问题。看后,感到“一稿多用”和“滥用引文”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和思考。同时,也觉得在编辑和作者之间应该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本文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作者眼里的编风问题”。  

编辑队伍鱼龙混杂

在广大作者的眼里,各种期刊的编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虽不乏大师级人物,但也有不少滥竽充数者。有的期刊编辑专业知识水平低下,对本专业本学科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甚至一些常识都搞不清,致使登出的文章错误百出,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版面刊登“质疑”、“商榷”类文章。这类文章如果属于学术观点之争倒也罢了,遗憾的是很多问题属于科学性问题,这是不可原谅的。几年前,笔者曾就这类问题致函某期刊编辑部,直言所登文章的科学性问题,并建议他们把好编辑人员的入口关,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在职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实在不行,可以聘请“特约编辑”帮助把关,以保证刊载的文章不会出现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某些编辑责任心差

在编辑人员中,有些人心思不在工作上,他们不仅阅读面狭窄,而且很少与其他期刊社、与作者联系沟通,致使同类稿件重复刊登的情况层出不穷,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应该承认,上述原因不仅是造成“一稿多用”的原因之一,而且也是使剽窃、抄袭者侥幸成功的重要原因。去年9月,某“核心期刊”,在同一期杂志上,刊登了两篇文章,题目虽略有差别,但内容基本相同,两个作者来自一个地区,两篇文章中短一点的一篇完全被长一点的一篇所包含。毫无疑问,这两位作者抄袭的是同一篇文章!遗憾的是这样明显的问题,责任编辑没有发现,期刊主编也没有发现!这使人感到奇怪:编辑们的责任心到底体现在哪里?如果仅仅是校对的质量问题,顶多在下一期上登个“勘误”或者“更正”,但同一期杂志上一左一右同时刊登两篇抄袭自同一篇文章的文章,实在是不可原谅,实在是可气可笑!  

“一稿多投”责任不只在作者

时下,为了省劲,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不少期刊收到作者的稿件后,既不给“收稿通知”,也不寄“用稿通知”,还把采用期拉得很长。一旦稿件重复刊用,即把板子全打在作者的屁股上,这是很不公平的!要知道,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你压着稿子不发,用不了多长时间,可能别人就写出来了;还有很多稿件,时效性很强,你不及时处理,又要求作者不能一稿多投,结果可想而知。大到学术研究成果,小到一般的新闻稿件,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编辑同志们应该十分珍惜作者的劳动,及时处理稿件,及时与作者联系沟通。现在,电话、网络联系都十分方便,只要编辑同志愿意,与作者联系应该是举手之劳。我想,作者要求编辑部及时处理稿件,给自己个回音,并不过分。  


编辑界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令作者深恶痛绝的还有:有的期刊总是把眼睛盯着几个名人,还有的期刊“给钱就发”,更有的期刊打着编辑部的名义搞创收,坑害作者,如此而已,不一而足。长此以往,期刊的作者群、读者群、期刊的质量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这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实在不可取。  

作为一个普通的作者,我想借贵报呼吁:为了净化学术园地,让我们编辑与作者之间,多一些联系沟通,多一些理解尊重,多一些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期使我们的学风、编风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3年2月27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7: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