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批评实质上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评估行为。因为是价值评估,所以评审的直接产物是对一件学术作品进行优良中差的分级打分。好坏优劣的标准是看学术成果对研究对象解释的深度和广度,看它的解释力和预见力,其实是看它对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符合到何种程度。学术批评具有调节学术活动的功能,通过学术监督,抑劣扬优,促进学术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促进好的学风的形成与发扬光大。用官方的话说是具有正确导向的意义。从这个定义出发,官方的、学术权威机构的评比都可算作学术批评之列。
但我们知道政治学有个定理式的格言:不受监督的权力使人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越大,越使人腐败。如果学术评估权只是在官方或学术权威机构或组织手里,学术批评就很容易变质,成为贯彻权力意志的工具,从而窒息了学术的健康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学术批评基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有官方组织或认可的批评,没有被批评者的反批评和学术社会的反批评。其结果是我国学术研究的长期封闭和落后。所以今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独立的批评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队伍,有了一定的方法、原则,出了不少批评成果,已到了有人提出要成立学术批评学的地步。从现在的势头看,是朝着有学的方向在发展,可能会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我们只是说可能,这是因为学术批评从无学到有学、显学的方向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学术批评也有一个被评估的现有的学术评价标准一般不大认可学术批评成果。
时下写书的人多,写出好书的人少,写出精品书甚至传世之作的则是凤毛麟角。进书店,逛书市,满目花花绿绿的,到处泛滥着令人眼热的书名,但翻开看后,大多令人失望,通病是缺少内涵,鲜有智慧可言。更有某些作品简直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斯文扫地,贻误苍生。有的报刊能把某人一年写三四本书当作“可歌可泣”的事情加以赞美,好书难“淘”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急功近利的年代,有多少人能挡得住“位、名、利”的进攻呢?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1年11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