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2005金融学联考试题 以及答案
2002金融学(联考)试题
一.概念题(4*4)
1. 货币需求函数
2. 内源性融资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4. 丁伯根原则
二.简答:(8*4)
1. 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有哪些交易?
2. 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有哪些区别?
3. 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4. 简述“托宾税”的含义,方案和实施条件
三.计算:(8*2)
1. 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
2. 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2.2010/2.2015美元,伦敦外汇市场1英镑=2.2020/2.2025美元,
(不考虑套汇成本),请问在此市场条件下该如何套汇?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四.论述题:(18*2)
1.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为什么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2.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2003金融学(联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选1,2分×1O题,共20分)
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Ed=-2,产品价格P=20元,则边际收益MR为()。
A.30元B.10元C.60元
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就有可能( )。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C.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
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A.利率B.偏好C.手续费
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
A.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B.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C.流通中的通货减少
7.SWIFT是()。
A.瑞士银行B.社会保险基金C.一种资产清算体系
8.下列有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供给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l
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期货交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期货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
二、名词解释(5分×6题,共30分)
1.边际产量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3.回购协议4.准货币5.非抛补利率平价6.特里芬难题
三、简述题(8分×3题,共24分)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2.货币主义者为什么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3.简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四、计算题(8分×3题,共24分)
1.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
(1)求该企业的均衡产量以及产品平均成本和总利润;
(2)这一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为什么?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试求:
(1)活期存款乘数;
(2)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M1);
(3)狭义货币供应量M1。
3.某股票的当前价格是94美元,以该股票为标的,协议价格为95美元、三个月买权当前的售价为4.7美元。某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他有两个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买入100股股票,或者买入20份买权,拥有以协议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的权利,投资额均为9400美元。
你会提供什么样的建议?股票价格上升到多少时期权投资策略盈利更多?
五、论述题(前两题16分,后一题20分,共52分)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2.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应的观点。
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2004年金融学联考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2分x10题,共20分)
1.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
A.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
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
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
大于后者
D,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
大于后者
2.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
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B.该消费者应增加X消费,减少Y消费
C。该消费者应减少X消费,增加Y消费
D.该消费者未获得最大效用
3.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
是( )。
A.增加商业银行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
D.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以达到降
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
4.无公司税时的MM理论有结论( )。
A.假定市场无交易成本
B.有杠杆企业的价值等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
C.个人与企业可以以相同的利率负债
D。公司证券持有者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总
风险
5.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有( )。
A。证券市场是有效的 .
B.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借入
和贷出
C.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
D.投资者在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6.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本币
汇率下降的有( )。
A.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
B.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减少
C.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利率下降
D.本国相对于外国的预期通胀率下降
7。下列对购买力平价叙述正确的是:( )。
A.购买力平价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
B.购买力平价在汇率理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并为实
证检验所支持
C.购买力平价认为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
D。购买力平价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各自具
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8.套汇是外汇市场上的主要交易之一,其性质是
( )。
A.保值性的 B.投机性的
C.盈利性的 D.既是保值的,又是投机的
9.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
将增加消费
B.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
将增加消费
C。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
将增加消费
D.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
将减少消费
10.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权利主要有( )。
A。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权
B。选择管理者
C.有优先剩余资产分配权
D.优先配股权
二、名词解释(5分X6题,共30分)
1.科斯定理
2.自动稳定器
3.票据发行便利
4.有效汇率
5.格雷欣法则
6.巴塞尔协议
三、简述题(8分X 3题,共24分)
1.简述挤出效应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2.简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3.证券回购协议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何不同?
四、计算题(8分X 3题,共24分)
1. 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2Q,成本函数为TC=Q2+4Q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到完
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此时该
垄断厂商是否仍有利润?
2.现有三年期国债两种,分别按一年和半年付息方式发行,其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6%,市场利率为8%,其发行价格分别是多少?
3假定某日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人民币,美元6个月利率为年利4%,12个月利率为4.5%;人民币6个月利率为年利。15%,12个月利率为2%。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和12个月的远期汇率。
五、论述题(前2题选答1题,18分,后3题选答2题,每题17分,共52分)
1.试比较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效率,并谈谈我国该如何制定反垄断政策。
2.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联系中国实际阐述相应的反失业政策。
3 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4.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应怎样进行政策调节?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看法。
5.论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并联系实际浅谈如何进一步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2005年金融学联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6题,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 2.三元悖论 3.买断式回购 4.卢卡斯批判 5.资产证券化 6.抛补的利率平价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2分×10题,共20分)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总收益是500,总成本是800,总不变成本是200,边际成本是1,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它应该:()
A.增加产量 B.保持产量不变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可采取
2.某个持有大量分散化股票投资的养老基金预期股市长期看好,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将会下跌,根据这一预期,基金管理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
A.买入股指期货 B.购买股指期货的看涨期权C.卖出股指期货 D.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
3.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A.购买力平价理论把汇率的变化归结于购买力的变化
B.利率平价理论侧重研究因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
C.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理论
D.在资产市场说中,汇率超调被认为是由商品市场价格粘性引起的
4.某企业持有一张半年后到期的汇票,面额为2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年利率5%,则企业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A.2000元 B.1951元 C.1900元 D.1850元
5.以下观点错误的有:( )
A.风险中性定价理论是指现实世界中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中性的
B.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特定时刻市场上不同到期时间的零息票债券到期收益率
C.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意味着股票未来价格与股票的历史价格无关,技术分析无效
D.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偏好次序理论是相一致的
E.证券的系统性风险可以用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
6.在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上,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
A.高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B.低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C.市场均衡将是帕雷托最优的 D.低风险的人在均衡中将购买过多的保险
7.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坦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坦 D.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8.自然失业率:( )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9.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有:( )
A.降低再贴现率 B.提高发行存款准备金
C.政府增税 D.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
10.以下关于证券市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证券市场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有效证券组合,其它组合和证券则落在证券市场线的下方 B.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某种特定证券和市场组合的协方差与该证券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C证券市场线反映的是有效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D.证券市场线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简述题(8分×3题,共24分)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2.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银行可以提供的个人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3.简述无套利定价思想,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无套利定价思想在金融学中的典型运用。
四、计算题(8分×3题,共24分)
1.若一国粮食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6—0.5P,供给函数为Qs=3+P。为支持粮食生产,政府决定对粮食进行每千克0.5元的从量补贴。产量单位为亿吨,价格单位为元/千克。
试问
(1)实施补贴后,粮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是多少?
(2)每千克0.5元的补贴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3)补贴后的财政支出增加额是多少?
2.假设目前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平坦的,市场年利率均为10%(一年计一次复利),一个债券基金经理面临着市场上的两种债券:债券A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8%,一年付一次利息;债券B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10%,一年付一次利息。这两个债券都是三年后到期,到期时一次性偿还本金,但是该经理只打算进行一年期的投资,并且该经理预期一年后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将近乎平行地下降,而市场普遍认为一年后市场利率基本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请问对于该经理而言,哪种债券是较好的选择? 3.假设纽约市场上美元年利率为8%,伦敦市场上英镑的年利率为6%,即期汇率为£1=$1.6025—1.6035,3个月汇水为30—50点,求:(1)3个月的远期汇率。(2)若你有10万英镑,应在哪个市场上投资?投资获利情形如何?试说明投资过程。
五、论述题(前2题每题16分,后1题20分,共52分)
1.试述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及其政策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你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阐述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3.请运用米德冲突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同时相应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举措
02年金融联考答案
【说明:2002年试题未涉及经济学原理,全部为主观题型,大纲列示的知识点与2005年大纲出入较大。】
一、概念题
1.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提出了构成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以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M2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与这两部分现金额相对应的是两个流动性偏好函数L1和L2,L1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L2主要取决于当前利率水平与当前预期状况的关系。从总体上,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M=M1+M2=L1(Y)+L2(r)。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许多变量决定的函数,将货币看成是一种资产,认为它仅是保持财富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得货币需求理论成了资本理论中的一个特殊论题。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M=f(P,rb,re,ΔP/P,W,Y,u),式中,P代表价格水平,rb、re分别表示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ΔP/P为通胀率,W为非人力财富对人力财富的比例,Y为恒久收入,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偏好的其他因素。
2.内源性融资:这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抑制”下的一个常见现象——由于经济和金融体制具有“分割性”,国内的资金处于分散的经济单位中,金融市场的***性和金融机构的有限性也阻碍了资金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流通,从而导致投资的资金只能依赖于本企业内部的积累,而非金融机构的提供,这就叫做“内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再投资能力。
3.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解释了汇率的决定,认为均衡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购买力一般用一般物价水平表示,假定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P*表示外国物价水平,那么,本币与外币的均衡汇率E=P/P*。这实质上是一价定律的应用,即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换算以后是相等的。
4.丁伯根原则: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丁伯根提出的关于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
二、简述题
1.答:同业拆借是银行之间为调剂短期资金余缺而进行的一种融资方式,参加者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有间接拆借和直接交易两种。
(1)间接拆借。资金拆借双方将意向和信息传递到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根据市场价格、双方指令媒介交易。间接拆借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其特点是拆借效率高、交易公正、安全。充当中介机构的主要是某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或者专门的拆借经纪公司。
(2)直接交易。不通过经纪机构,由拆借资金买卖双方通过电话或其他电讯设备直接联系,洽谈成交。其特点是交易成本低。这种交易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较为少见。
同业拆借期限较短,我国拆借期大多为1~3个月,最长为9个月,最短为3~5天。同业拆借利息一般是低息或无息的,我国规定不得低于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
2.答: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公司都处于同样的经济环境下,都要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都要受到相同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两个市场的投资主体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异。
从区别来看,创业板和主板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1)上市条件不同。创业板主要为主营业务高成长的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对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和盈利要求比主板市场低。创业板上市对象为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宽松。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有近三年持续盈利的要求,一方面公司业绩良好,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保持较高预期。而创业板上市标准中对企业没有盈利方面的要求。
(2)风险不同。由于创业板上市标准中对企业没有盈利方面的要求,企业运行的不可预知性加强,而且投资者也无法依据企业以往经营中的盈利记录来预期未来较高的盈利水平。因此,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比主板市场大。
(3)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一样。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本较小,发起人股在一定时间后可以转化为流通股。而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存在较大一部分目前未能上市的国家股和法人股。
(4)控股主体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一般是民营企业或个人,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而主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绝大部分是国家,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相分离。
(4)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不同。与主板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增加了季度报告,对临时报告的内容也大大扩展,同时,年报和中报的披露时间也较主板市场相应缩短。
3.答:一些学者将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为一种汇率决定理论,即运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分析的汇率货币论。1976年,美国学者多恩布什在接受汇率货币论作为一种长期均衡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利率平价原理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提出了超调模式。布朗逊等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资产组合平衡理论”。以上三种理论统称为资产市场说。该学说认为,汇率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一种相对资产价格,在分析汇率的决定时应采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非流量因素,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是对这一持有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在即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导致在现实经济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却极为强烈。
(1)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说明,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最终决定了汇率水平。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
(2)粘性价格理论(汇率超调)认为,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息率将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与利息率的超调相适应,汇率的变动幅度也会超过新的长期均衡水平,亦即出现超调的特征。
(3)资产组合平衡说认为,短期资产市场失衡是通过资产市场内部国内外各种资产的迅速调整加以消除的,汇率正是使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和恢复均衡的关键变量。
4.答:(1)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托宾税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汇率的不稳定。1972年,托宾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它具有两个特征:单一低税率和全球性。至于全球性,托宾及其支持者主张至少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此项外汇交易税。
(2)意义:它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分配的目的。
(3)实施条件:①充分解决技术难题。托宾税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从税基的确定角度看,根据公平原则,托宾税应尽可能涵盖一切参与外汇交易的主体。但这样的税基不能把不同性质的外汇交易区别开来,对投机者和非投机者都同等地课以此税,显然有悖于托宾税的宗旨。另外,从应税交易的识别角度看,托宾税主要针对的是投机性现货交易,但目前外汇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投机活动发生在衍生工具领域。对衍生工具征税将使税收的征收监管更加复杂,并且可能严重破坏衍生市场的发展。最后,在税率确定上,目前的建议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使用低税率,不一定能有效地阻止投机交易,如果采用足以阻止投机的高税率又将使外汇交易量大为缩减,从而损害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②各国政策的协调一致。托宾税是一种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方案,各国协调中可能出现许多障碍难以克服。例如,是否能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协调范围。如果有的小国不愿采用,那么在其他主要国家都征收托宾税时,它就会迅速发展为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使托宾税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另外,托宾税的收入分配问题因为明显的利益性而可能引起各国的激烈争吵
三、计算题
1.解:根据公式: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物价指数-1]×100%
已知物价指数为97%,名义利率为8%,代入公式得
实际利率=(1.08/0.97—1)×100%=11.3%
2.解:在纽约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入英镑(1:2.2015),再到伦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买入美元(1:2.2020);或者在伦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买入美元(1:2.2020)再到纽约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入英镑(1:2.2015)。
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1000000×2.2020/2.2015-1000000=227.12英镑
四、论述题
1.答: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狭义的货币供给的方程式为M1=m•H,其中H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而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即H=R+C。
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关系,有:
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
该方程式表明:中央银行资产的任何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任何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减少(或增加)。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
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
(1)购买政府证券。这是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准备金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买卖业务。政府证券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最大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中央银行借以调节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因为中央银行购买证券必须开出支票付款,出售证券的客户收到支票后将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支票转中央银行进行结算,中央银行就在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增加这笔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同样,如果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则可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2)再贷款和再贴现。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将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款;当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经过背书后送到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按贴现率扣除利息,把其余部分贷记借款银行的准备金账户。
(3)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如果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增加,银行准备金也将增加同样数额。财政部购买黄金,中央银行资产金证券持有额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增长。特别提款权证券是中央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创造的、由财政部持有的特别提款权的要求权。这种证券与购买黄金的结果是一样的。
(4)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中央银行其他资产的增加,也会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都由中央银行开出支票支付,当支票被存入银行系统被结算时,中央银行将贷记收票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银行准备金增加。
2.答: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两种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二者在应用中各有利弊。
(1)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利弊。①优点。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偶然性原因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则改变国内经济运行来消除这种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这时,通过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是一种既简便又有益的作法。它能够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使本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②缺点。首先,外汇缓冲政策只能用于解决临时性国际收支失衡。对于长期的根本性失衡,该政策运用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这种失衡,而且会使问题大量积累,最终使国内经济因不可避免的调整而承受极大的震动。其次,外汇缓冲政策的运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而事实上,一国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那些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仅用外汇缓冲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
(2)需求管理政策是指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财政政策调节一般是以收支两方面进行的,即通过对各类税收的调节和通过对公共支出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伸缩需求规模,以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些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需求管理是一国财政货币当局运用宏观政策工具,通过收入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和利率机制来达到调节目标。
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利弊。(1)优点。首先,它可以有效调节因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国内外均衡。其次,它还可以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有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开展。(2)缺点。①运用需求管理调节国际收支是通过调节国内经济变量来实现的。当国内均衡与外部均衡存在冲突时,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往往与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②需求管理是通过市场机制发生效应的,而且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而,其调节过程比较长,不能及时发生作用。
总之,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作为两种调节方法各有利弊。外汇缓冲政策调整临时性国际收支失衡既简单又有益。但由于各国储备有限,对长期巨额国际收支失衡却无能为力。需求管理宜于调节周期性失衡,但有时易与国内经济目标冲突。各国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采取相应调节政策措施,灵活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