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争有合 非敌非友 节制合作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普京日前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在美国激起轩然大波,从广播电视到报章、杂志,从智库座谈到专家撰文,用“口诛笔伐”来描述恰当不过。不是反唇相讥,就是举罪挞伐,竟丝毫看不到美国人对本国外交政策的认真检讨与严肃反思。在这个标榜媒体独立与言论自由的国度里,罕见地出现了舆论高度一律,枪口一致对外的现象。
“独霸地位”岂容动摇
与气势汹汹的舆论形成对照的是,美国政府的反应却相当理智和低调,白宫发言人仅仅表示了“惊讶与失望”,未多置评。而与会的国防部长盖茨在第二天的发言中也只是作了颇有节制的回应。他说,“俄罗斯的一些政策似乎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如俄罗斯的武器转让,以及利用能源作为政治胁迫工具的意向。”他还不无幽默地说,“作为冷战老战士,昨天的一篇讲话让我几乎对那个不那么复杂的年代充满了怀旧情绪”,不过,“一次冷战已经相当足够了”。
盖茨还表示,“我们都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与挑战,必须与他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结成伙伴来予以应对。”可以说,盖茨的话基本上表达了布什政府的对俄态度:一方面有诸多的不满;另一方面少不了合作需要。目前两国关系的特点似可概括为:有争有合,斗而不破;非敌非友,“有选择地合作”。
目前两国关系从叶利钦时代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倒退到“冷和平”状态。究其原因固然有俄经济崛起,自信增强,可以说“不”的因素。但归根结底,美国才是两国关系的主导者。而无论是出于其对全球战略利益的追求,还是出于其民主价值观标准的判断,美国都无法将俄罗斯视为其所领导的西方社会中的一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首先,美国的终极战略目标是尽可能长久地维持在单极世界中其一超独霸地位。美国的国家战略明确提出:防止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超强地位形成挑战。而在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此潜能。然而,从现实军事实力来说,中国还不可能与美国华山论剑,而俄罗斯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唯一可以与美国一较高低的对手。尤其近年来,随着俄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其武器研发与升级换代都加快了步伐。这就更加强化了美国的警惕与防范心理。美国拟将其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于东欧而不是更靠近伊朗的巴尔干国家就足以表明其内心所想与矛头所向。
第二,美国对外政策是建立在其唯我独尊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国务卿赖斯曾明确表示,在世界上“推行民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而以美国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俄罗斯还算不上民主国家。在美国人看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正从上世纪90年代叶利钦式的民主倒退回了原苏联的集权体制。美国从政府到舆论都对普京近年的一系列政改措施持苛责态度。去年5月,切尼副总统竟然在位于俄罗斯家门口的维尔纽斯高调批评俄罗斯在民主问题上开倒车,更直言斥责其对亲西方的邻国实行石油讹诈。布什本人也在去年的八国峰会上提醒普京“要向伊拉克的民主样板学习”。美国有言有行,不仅公开煽动俄周边国家闹街头革命,也在暗中支持俄民间组织的活动。
第三,正如盖茨所暗示,美国认为俄罗斯在对美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上三心二意,若即若离。反恐与防扩是美国当前的两大战略目标。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对其核原料监管不严已让美国颇不放心,更有甚者,俄不仅与伊朗进行核能合作,还向其出售防空导弹,不顾美国的反对,向叙利亚和委内瑞拉等敌视美国的国家出售武器装备,并接待被美以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领导人。如此等等都让美国如芒在背。
一个不得不打交道的强邻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在与俄打交道时还是表现得相当耐心而谨慎。其原因有二:一是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虽还谈不上是经济强国,但俄毕竟是政治大国,在安理会握有一票否决权,而且它依然是军事强国,其核武库与常规力量都可与美国比肩,而武器出售的骤增也让它的影响力远达南亚、中东与南美。因此,如果将俄推向对立面,美国的反恐与防扩大业都将事倍功半,遭受挫折。从伊朗核问题到中东和平进程,从阿富汗反恐到防止武器扩散,再到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没有俄罗斯的协作,美欧的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而其反恐与防扩的两大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更有赖于俄罗斯从旁相助。
其二,布什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伊拉克局势,无力也无意于横生枝节。正是伊拉克泥沼和伊核与朝核僵局,迫使美国不得不淡化其单边主义色彩,而重新重视大国协调与多边外交的作用,向现实主义回摆。可以这样说,眼前是美国有求于俄罗斯者增多,而俄罗斯所需于美国者渐少。这就是为什么普京讲话能那么地理直气壮,而白宫的反应却是如此克制。
可见,美国既无法接纳俄为西方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实施“全面战略合作”,亦不能将其推向反美阵营,而自树强敌。美国把俄罗斯当成一个不得不打交道,却又需时时提防的强邻来对待。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不久前向布什政府提出了“选择性合作”与“选择性对抗”同时并举的政策建议,即选取双方有共同关切或共同利益的领域,如反恐、防扩、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等,争取俄罗斯的合作。而在推进民主人权,鼓动颜色革命,推进北约东扩,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方面,美国则需坚守原则,我行我素,不会因俄的反对而退缩不前。
总括来看,叶利钦时期美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已风光不再,但两国还不至于回到冷战年代的分庭抗礼,毕竟双方都付不起如此高昂的代价,两国都无力也无意于开启全面对抗的大门。远眺美俄关系走向似可预见,美维护单极世界秩序和一超独霸地位的决心不会动摇,而俄争取建立多极世界格局,追求平等地位的努力也不会中止。美俄关系仍将在“有选择地合作”与“有节制地抗争”中磕磕绊绊地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