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 称05年已经服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9: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正视想像图
背景资料:航母战斗群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母战斗群,有单航母、双航母和三航母战斗群三种编组形式。在一般作战区域内,通常使用以一艘航母为核心、配以若干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反潜型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等组成的战斗群。在中度威胁区参战时,常使用以2艘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投入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常以3艘航母为核心组成战斗群,配以更多的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等。
航母战斗群具有极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以双航母战斗群为例,一般采用3层火力配备:第一层是外防区,距航母180-400公里。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侦察机、舰载雷达和攻击型核潜艇,对空中、水面、水下进行持续搜索。当发现来袭目标时,可用舰载攻击机、战斗机、反潜机等,对陆地、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同时发动攻击。第二层为中防区,距航母45—180公里。舰载雷达、声呐和直升机对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来袭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并可使用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等对来袭目标进行拦击。第三层防线主要用于自卫,采用战术导弹、鱼雷和舰炮等中、近程武器,对来袭目标进行最后的截击。
总之,一个规模巨大的航母战斗群,可以称之为“浮动的海上堡垒”,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美国国际评估战略中心副主席费舍尔:“2016年,中国将拥有4艘航母”
在所有恶炒“中国航母”的美国人中,嗓门最大的要数美国国际评估战略中心副主席理查德·费舍尔。最近几年,此人动不动就拿中国军队说事儿。尽管他的论据多属道听途说,但其论调在美国仍大有市场。
紧盯中国核武器和“航母”的“评论家”
理查德·费舍尔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记住——他长得很富态,一双不大的眼睛透着精明,脑袋上头发已经不多,嘴巴上的胡子却很浓密。
不知是因为费舍尔确实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还是因为他很会隐藏自己,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弄清楚此人的出生年月,就连他供职的国际评估战略中心的网站,对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几笔:1981年毕业于纽约艾森豪威尔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居住于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妻子名叫南希·波达格尔,育有两子,一个叫本,一个叫山姆。
费舍尔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混迹了两年,一直没找到称心的工作。直到1983年,他才在美国亲保守派的重要智囊组织传统基金会谋到一份差事。该组织从不避讳自己的保守特色,一贯强调美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这种立场与费舍尔不谋而合。
费舍尔在传统基金会找到了用武之地。为引起顶头上司和大众的注意,本来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的他,开始埋头研究核武器和航母。他以亚洲为研究方向,而其中的重点,则是中国军事。他总是绞尽脑汁地将论文标题和内容写得耸人听闻,以期获得最多关注。他曾发表题为《高科技引进与解放军现代化》的文章,将中国军队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说成是“将威胁世界安全”。
借助传统基金会的影响力,费舍尔渐渐小有名气,不时被一些学术团体请去发表演讲。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和媒体最关注的是苏联,亚洲军事问题属于冷门领域,费舍尔因此一直难有“大动作”。苏联解体后,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逐渐被视为“对美国的最大威胁”。费舍尔终于“时来运转”,粉墨登场了。
1999年,费舍尔出任美国众议院共和党政策委员会高级分析员,主攻中国军事和贸易等战略问题。他的工作就是将研究结果提交众议院选举委员会,告知国会大员们“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威胁着美国”。这种身份,使费舍尔迅速蹿红。他接二连三地向媒体爆“独家猛料”,《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简氏情报评论》等媒体竞相刊登他抛出的“重磅炸弹”。比如,2001年3月,美国有媒体称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暴风雪”超高速鱼雷。费舍尔立即就此展开评论:“这是一种依稀可见的威胁!这种鱼雷的航行速度在200节左右,是普通鱼雷的5到6倍,特别适于攻击航母之类的大型水面战舰。”

在《中国新型战机挑战美制空权》一文中,费舍尔说,中国大陆近年来购买和自行生产的新型战机将成为解放军的“撒手锏”,并已经对美国空军在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制空权形成巨大挑战。☆
叫嚷“警惕中国航母威胁”
最近几个月,费舍尔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拿所谓的“中国航母计划”大做文章。
去年11月7日,费舍尔发表《中国航母计划最新情况》的长篇分析文章。“是的,没错,中国迫切需要航母”,他在文章的开头便点明了主旨。接着,费舍尔开始渲染“中国航母计划”:“今年(2006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国际海军装备展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售2架苏-33舰载战斗机。这一数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提升到48-50架。这些飞机可以武装3个航母战斗群……假如中国购买的这些战斗机获得俄方提供的升级支持,那么,解放军海军主战飞机的性能就能超越美国海军,而中国在其海岸1000英里范围内采取军事行动时,可调用的航母数量将超过美国及其盟友。”
而且,“航母战斗群进入某一海域后,可以在该海域形成空中优势和海上封锁,因此,(中国一旦拥有航母)将对韩国的部分岛屿、菲律宾的岛屿、印度尼西亚的纳图那群岛等形成巨大的威慑。”
费舍尔分析称,中国已经制定了“航母建造计划”:2008年,完成对第一艘航母作战训练舰的修复和改造(这艘所谓的训练舰,就是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2010年,建成第一艘新型航母;到2016年,共建成3艘航母,加上“瓦良格”号,中国将拥有4艘满载排水量6万-9万吨级的航母,可以搭载至少12支战术中队。
费舍尔还预测,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编队的机制为:7艘导弹驱逐舰、8艘导弹护卫舰、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1艘战略导弹核潜艇。7万吨级航母所能搭载的舰载机数目一般为32-64架。中国首批建造的航母将按照大型化设计,可以按64架计算,其中包括18架苏-33、36架歼-10C、4架YJ-200预警机、2架Y12-700反潜巡逻机、4架直升机,作战半径达1800-2000公里……
最后,费舍尔下结论说:中国如果选择了俄罗斯型航母,意味着中国将追随俄罗斯的军事学说,将陆地作战和海上作战相结合,以满足防卫战略需要;假如中国选择发展美国型航母(注:大型航母),意味着中国有更大的战略野心,即能够在东亚之外投放更多的政治军事力量。他声称,中国的航母计划对于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来说,都是“严重威胁”,“作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倡导者,美国必须警觉这一来自中国的威胁。”☆
漏洞百出的“证据”和结论
费舍尔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但很快就有西方军事专家指出,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能发现,费舍尔的文章漏洞百出,结论多是主观臆断,“证据”纯属子虚乌有。
造航母不同于造手枪、子弹,不可能在地下室完成,偌大的船体必须露天打造。中国如果真在建造航母,怎么可能躲过美国卫星和间*的“贼眼”?美国政府会等着让费舍尔先发布这一“惊天消息”吗?
费舍尔的文章发表后,不少媒体和军事迷都质疑: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建一艘航母需要多少年?中国在不到10年时间里建3艘大型航母,可能吗?
尽管如此,费舍尔的言论还是蒙蔽了不少美国人,甚至不少华盛顿官员也认为“这个家伙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果这些美国政界的高层人士也听信了费舍尔的说辞,并据此调整对华政策,必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
背景资料:大小航母 作用不同
与中小型航母相比较,大型航母更具有“冲击力”。通常,中小型航母配备的护航舰只相对较少,搭载的作战飞机和直升机数量有限,较为适合在近海海域,最多也只能到中近海域活动,主要承担战役级以下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而大型航母编队则配备有数量较多的护航舰只,航母上可搭载70架以上各型作战飞机和直升机,适合远海综合作战行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武器。
美俄海军都发展有大型航母,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从战略层面上看,美国的大型航母更偏重于进攻性,而俄罗斯的大型航母更偏重于防御。从战术层面上看,目前美国大型航母主要作战任务是对地打击兼顾制空。而俄罗斯航母,其主要的舰载机苏-33主要是为舰队远海防空争夺制空权。从技术层面上看,美俄大型航母的最大区别是:美国航母的舰载机采用的是蒸汽弹射器起飞方式,而俄罗斯航母全部采用跃飞式甲板起飞。
鼓吹“中国航母威胁论”的人之所以武断地说“中国急欲研制与建造大型航母,而不再注重中型以下航母”,其潜台词是:中国发展大型航母决不是为了近海,而是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
平可夫:“解放军欲仿制美国航母”
若盘点西方媒体近来炒作的“中国航母威胁论”,其中最荒诞的,要数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爆料的“水泥航母”——一个建在上海青浦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居然成了中国“建造航母”和“研究攻击美国航母”的证据。据说美国驻华大使馆都被惊动了,要求现场勘察这艘“中国航母”。
炮制这篇“奇文”的,就是《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安德烈·平可夫。

中国海军未来航母想像图
靠紧盯中国出名
安德烈·平可夫,乍一听是个“洋人”,实际上却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平可夫原名张毅弘,1963年生于云南。据他自己回忆,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但他对自己评价颇高,自称“在21岁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绝对的天才——9岁开始读报,可以辩论越南战争问题。11岁时与大人讨论朱可夫(注:二战时期苏联著名将领)的莫斯科保卫战,甚至狂言他指挥有问题……13岁时能够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酷爱西方的绘画艺术”。但他也承认:“坦率地说,我当时几乎没有朋友,我生性傲慢,甚至看不起自己的老师。”
1984年,21岁的张毅弘从昆明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两年后自费赴日本,在东京一所日语学校学习日语,1988年成为青山学院国际政治学部的预科生,主修苏联当代政治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张毅弘的日子过得很苦。据他回忆,每天凌晨3点,闹钟一响,他就得马上起床,在30分钟内赶到《朝日新闻》大森派送所,领取近200份当天的《朝日新闻》报纸,送到每一位订户房间内,靠此挣些学费。每周只有星期日下午,他才能休息半天。
由于压力过大,在日本期间,张毅弘一度要靠服用大量镇静药来支撑学习和生活。他最终没能拿到硕士学位,于1990年离开学校,一边打工,一边写些文章挣稿费。
在靠稿费过活的那段时间,张毅弘找到了赚钱、出名的“捷径”——披露“中国军事内幕”。他的名字开始大量出现在日本报纸上。当时正值西方大肆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热潮,这个自称“对共产主义毫无兴趣”的中国大陆留学生能够频频“爆料”,正中西方国家一些人的下怀,甚至连美国中情局编撰的《每日中国报告》,也时常转载他的报道和评论。☆
充满争议的“军事评论家”
1993年,张毅弘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创办了汉和信息中心。此时,昔日的穷学生已经变成了“国际军事评论家”安德烈·平可夫。1996年,平可夫在莫斯科求见俄空军总司令捷列金大将,后者问他为什么取名“平可夫”,他回答说,因为他崇拜苏联名将朱可夫元帅;还说当年在日本穷困潦倒的时候,经常读朱可夫的回忆录,甚至可以背诵其中的不少段落。捷列金听后大为感动……“平可夫”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已无从考证,不过它的确迅速被人们记住了。
平可夫搞军事“研究”是半路出家,基本功不扎实,要想迅速走红,得靠不寻常的手段。他在日本学过苏联当代政治学,会说俄语,于是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动荡的时机,跑到那里,把道听途说的有关中国的小道消息加工一番,再加上渲染、猜测,拼凑成文。这些文章迎合了西方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需要,他因此一举成名,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都曾邀他前去讲学,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也曾聘他出任亚洲特派员。
平可夫经常回中国,国内不少军事迷都见过他。但是,他的“军事评论家”身份受到了很多质疑。其一,他的观点很不严谨,多属捕风捉影,比如“中国拣来美国导弹残骸仿造巡航导弹”、“中国到乌克兰偷艺发展导弹列车”……在杭州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平可夫又口出惊人之语,称中国军事实力将在20年内赶超美国。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栏目的马鼎盛先生说他“吹”得太玄乎,他马上“宣战”,扬言要亲自去凤凰卫视,“用三五分钟时间”,给马先生“教授入门课程”。
让军事问题专家反感的是,平可夫的立场非常不公正,喜欢帮西方媒体“吹喇叭”。他还多次去台湾,研讨“如何应对大陆军力崛起”。今年1月22日,他还特意跑到台湾,专访了号称“陈水扁亲信中的亲信”的台湾“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两人一唱一和,大肆鼓吹“大陆军事威胁论”。平可夫提醒柯承亨说,日本“今后作为正常国家,武器出口的问题也可能提上议事日程”。柯承亨则马上搭腔称:“如果日本能够出售武器,对于台湾将会非常有帮助。”☆
“水泥航母”也成“威胁”
平可夫最近一次比较可笑的表演,是推出“水泥航母威胁论”。他在《汉和防务评论》上称,中国在上海青浦建造了一艘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一模一样的水泥航母,“甚至连跑道的划线比例、方式都与美国航母完全一样,甲板上还有几架类似歼-6外形的战斗机模型;舰桥的尺寸、外形也完全相同”。文章认定,这一仿真工程表明,中国正在认真研究美国的航母,具有军事意图。平可夫还分析说:“中国的仿制工作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军事攻击美国航母之道,二是为中国未来兴建航母做相应的技术论证。”
笔者几年前就看过这艘被炒得神乎其神的“水泥航母”。当时,笔者从上海乘坐旅游大巴路过青浦,半路上忽然看见一艘巨大的“航母”停在路边的水塘里,询问车上的导游,导游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这是公园里修的娱乐设施,“逗小孩子玩!”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时,谁会想到,它在平可夫的眼里,居然成了“军事威胁”。
实际上,平可夫一直在紧盯“中国航母”。早在1993年,他就在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大谈“中国发展航母”。后来,他又编造了不少与“中国航母”有关的话题,散布“中国威胁论”。
平可夫针对“水泥航母”的胡言乱语,遭到了中国媒体的一致批驳。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他在《汉和防务评论》的网站上贴了一篇题为《从航空母舰事件看中国的军事透明度》的文章,污蔑国内媒体“对于自身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毫无清醒的认识”,并重复了一遍他以往的臆测之语。
有军事专家称,平可夫不妨亲自去看看那艘“水泥航母”。“航母”内部宽敞的游戏大厅,对他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他声称这艘“水泥航母”“完全仿真”,难道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内部,安装的也是各式各样的游戏机,而非迷宫一样的舱室和复杂的线路?!☆
从日澳韩冒出的噪音:“搞大型航母,争海上霸权”
多田智彦,日本军事技术研究专家,被评为日本舰载武器评论领域“第一人”。
在2006年5月号的《世界舰船》上,多田智彦发表了《2020年世界的航母势力》一文,称中国曾几次制订建造航母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制造1.5万-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20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2艘4.8万吨的航母。但由于没有先进的舰载机等原因,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
多田智彦“调查研究”了中国购买的乌克兰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情况。该航母与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同属“库兹涅佐夫”级,长305米,满载排水量达5.89万吨。2004年、2005年,多田智彦两次到大连,“从远处看到,‘瓦良格’号上布满铁锈,没有发现要变成宾馆或是主题公园的迹象”。他猜测说,也许中国已完成了对该舰的研究,开始着手将其修复。乌克兰将其卖给中国时虽已拆去了主要设备,但“中国海军拥有国产蒸汽发动机技术,将其修复并使之能够航行没有问题。即使不能航行,也可以拖到既定海域,作为舰载机训练舰使用”。多田智彦甚至推测说,“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极有可能被中国作为设计、训练之物加以运用,或许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训练舰。”
萨姆·巴特曼,澳大利亚海洋战略专家、新加坡防务和战略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是鼓吹“中国航母威胁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巴特曼在一篇名为《解放军海军扩张对东亚安全的影响》的论文中称:“从短期内看,中国可能购买2.5万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从长期来看,中国可能购买5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但能够推断,中国人的第一艘航母应该是大型的!北京已经制定了计划,准备建立一支拥有2-3艘航母的舰队。”
李御宁,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是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比较文化评论家,等等。
今年1月2日,在接受《韩国先驱论坛报》采访时,李御宁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谈到了“中国航母”问题: “中国的夙愿就是拥有航母,因为大陆国家要压制海洋国家获得霸权,最需要的就是航空母舰。汉族掌控中国的时间其实不到300年,因此他们有一种被害意识。航空母舰是中国试图称王称霸的象征。我正在观望奥运会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想写一本‘中国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22:5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