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以传统哲学智慧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8:5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片: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Jintao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李诗佳)8月中旬,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举行的第五次军事演习。
   
       虽然军演是军事力量的展示,但宗旨却是为了增进参与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中国参加的包括中美军演在内的其他联合军演也是如此。
   
      “这些努力清楚表明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增进和平与和谐、减少冲突的迫切愿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
   
      “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意在缩小贫富悬殊、缓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的热点词汇。“和谐世界”主张则是中国国内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
   
     “和谐”的哲学传统
   
        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会发现,“和谐”并不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术语,而是中国的哲学传统。
   
        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在甲骨上刻下了代表和谐和平之意的“和”字。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的先哲孔子详细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世界上充满了不同和矛盾,而君子却能在矛盾和冲突中求得平衡,实现和谐。
   
        明朝时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研究了中国历史后,特别是在对比了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后写道:中国人是安于现状并且珍惜和谐与和平的,中华民族完全没有对海外掠夺侵略的野心。
   
       “和谐的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它强调了一个和谐群体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说。
   
       “和谐强调协调、联合、融合与和平。它是中国人民的民族原则,是现代中国外交的基本要素。”
   
        周恩来总理1954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后来成为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邓小平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想;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领导人承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时代所采取的一贯政策充分表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时,中国总是一如既往地把和平与和谐当作为优先要务,”阮宗泽说。
     
        2005年,中国在国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也表达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愿望和步骤。
   
        国家主席胡Jintao在第60届联合国峰会上说,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要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要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胡Jintao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005年年底,中国政府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在去年8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政府表示,将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同时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立和谐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