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念:当代人的“零容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8:2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道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也值得纪念吗?值得。
    1月27日,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日子。62年前的这一天,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在这个号称“死亡工厂”的纳粹魔窟中,超过110万生灵惨遭屠戮!为了警示后人、避免悲剧重演,联合国全体会议在2005年11月1日通过决议,把1月27日确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仅对万千不幸的罹难者献上深深的哀思,更缅怀那些冒着血雨腥风拼死展开营救活动的英勇斗士。这是人类谴责罪恶的一天,呼唤良知的一天,也是彰显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一天。
    在今年“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前夕,联大再次通过决议,重申了2005年11月1日决议的内容,要求所有会员国“毫无保留地拒绝任何全盘或部分否定纳粹大屠杀史实的做法”。27日前后数天,在波兰,在比利时,在纽约,在世界各地,人们举行各种纪念日活动,向大屠杀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呼吁教育年轻一代,“永远不要忘记这可憎、可怕的一段悲痛历史”,永远记住“纳粹犯下的罪行”,以确保大屠杀永远不会重演。而在纳粹的起源地德国,纪念活动更是普遍,默克尔总理在纪念日致词中斩钉截铁地指出,“我们要对那些想把我们带回纳粹时期的势力采取‘零容忍’”。
    也许只是巧合,记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影片《南京》,近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举行首映式,接着连放数天,场场爆满。这部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纪录片,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再现了近70年前日军占领南京后的野蛮行径,记述了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在摄制过程中,摄制组人员辗转中日两国,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还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挖掘出许多记录当年日军暴行的珍贵胶片。影片使美国观众了解了历史真相,引起了震撼,成为“大屠杀纪念日”的一项“计划外”活动。

    但也是在这一神圣日子的前后,从世界的一些角落传出少许刺耳杂音。在欧洲,随着个别极右势力的抬头,有人对纳粹大屠杀的“真实性”发出质疑。在日本,一个名为“思考日本前途和历史教育议员会”的组织在1月26日做出决定,设立专门委员会以消除“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误解”。更有一个日本导演公然宣布,准备筹拍一部名为《南京真相》的“纪录片”,以证明“南京大屠杀从来没有发生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故意篡改历史,往往就是预谋犯罪的开端。那场发生了奥斯维辛、南京大屠杀一类惨案的血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德、日法西斯残害人类的暴行,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大概正是由于惧怕梦魇重归,国际社会始终保持着警惕邪恶势力死灰复燃的某种本能。在欧洲一些国家,法律明确禁止发表否认大屠杀的言论。多年来,不乏少数极端分子为此获罪入狱的实例。而明确表示“零容忍”的德国政府,正在推动欧盟通过新规定,谋求在欧盟范围内把否认纳粹屠杀行为的言行定为犯罪行为。众所周知,正是这种直面历史的态度和行动,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从而成为促进世界和谐的积极力量。但是在地球另一方的日本,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的言行却还有相当市场,甚至得到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日本某些人是在扮演着反面教员的角色,不断强化国际社会对大屠杀暴行重演的担忧和警觉。
    纪念大屠杀,并非对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拷问,而是对****恶行的鞭笞。事实已经证明,直面屠杀,不会延续仇恨;否认罪恶,只能加剧敌视。奥斯维辛和南京,作为永恒的纪念碑,将世世代代诉说那段人类最惨痛的历史,不断提醒后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残害无辜生灵的暴行是永远也不能宽恕的。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群体性的人性“出轨”,大屠杀值得永远纪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4: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