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解读"地震幸存者脑功能改变":要提高承受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 09:5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学指导: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人蒙华庆

    前日,华西医院放射科华西临床磁共振中心关于《高场磁共振显示中国八级地震幸存者脑功能改变》研究成果出炉,调查显示,因地震等灾祸带来的精神损伤,使44名被调查者脑内负责情绪、记忆功能系统25天内出现客观功能改变。专家指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有部分人因之自杀。

    “被调查者出现的症状属应激相关障碍疾病的一种,也是一种精神疾患。”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人蒙华庆说,天灾人祸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市民要学会提高自身承受能力,避免发生类似疾病。

    女儿车祸死亡母亲差点精神崩溃

    “你可以坦然面对生活了。”前天下午,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蒙华庆主任正在打电话,电话那头,患者黄萍兴奋的问候声让他如释重负。

    黄萍是永川区县城人。去年8月19日下午,45岁的黄萍和女儿李丽(化名)一同驾车前往宝峰镇农村探亲,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黄萍被甩出车外,李丽当场死亡。

    随后两个月,黄萍出现严重失眠,阵阵紧张恐慌、全身发抖、大汗淋漓。到去年底,严重时,感觉精神要崩溃,时有大声吼叫的冲动。

    今年初,黄萍到该院就诊,已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经过7个多月药物和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黄萍渐渐走出了车祸阴影,开始新生活。

    三成患者需长时间治疗

    “黄萍是典型的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蒙主任介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的是,黄萍经治疗后,恢复正常,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则需极长时间治疗。

    “除了造成精神打击外,还对人脑细胞有实质性损伤,可导致分管精神活动和情绪的脑前额叶、记忆中枢的海马受伤害,诱发疾患。”

    蒙主任介绍,临床精神类疾病患者中,患应激相关障碍疾病的患者并不多,不足精神类疾病患者一成,但这些患者中,有三成左右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定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避免出现精神疾病。”蒙主任说,面对滑坡、交通惨案、瓦斯爆炸等天灾人祸,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保证精神不会受伤害。

    面对面

    记:灾祸面前,最易患什么精神疾病?

    蒙: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部分人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就会像黄萍一样,患上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并不可怕,可通过药物和心理方式治疗。

    记:应激相关障碍精神疾病分几种?

    蒙:分为急性应激性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性障碍是精神受刺激早期出现,表现为明显精神失常、智能、意识障碍(呆若木鸡)。疾病是在受刺激后马上发生,时间不超过半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受刺激后期发生,是急性应激障碍无法痊愈后,发展成的。

    记:急性应激性障碍如何治疗?


    蒙:分三个阶段治疗,早期药物比重超过心理治疗;中期心理治疗超过药物治疗;后期纯心理治疗。家人或公众理解、接纳、关爱、支持等,对患者非常重要,设身处地从言行上满足患者生活和心理需要,是治疗良方。

    小贴士 4招提高应急承受力

    1、不想感冒就要锻炼。试着到游乐园坐过山车、玩旋转木马、幸运簸箕等刺激惊险游戏。

    2、越怕、越敏感的,越要去面对和适应,试着看看恐怖片。

    3、逐渐脱敏,提高对事件认知力,养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态。

    4、遇到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尽快捂眼离开现场,心理承受能力强者,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心理得到升华后,便不觉可怕。(王德利) (责任编辑:王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4: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