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学子勇夺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冠军 11月12日晚,“第三届京津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 在外交学院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勇夺一等奖。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央视主持人沈冰等名家担任了评委并进行了点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记者到场参与提问及报道。来自我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的16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代表我校参赛的两名选手分别是07级中文系的王瑶和07级新闻系的常胜,他们由校广播台“中青校园之声”选送参赛。两位同学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凭借良好的素质和出众的发挥在众多名校选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我校选手在领奖台上
京津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由外交学院发起并主办,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比赛由必答题环节(包括出场展示和客观题问答、英语即兴演讲)、主旨新闻发布、危机公关三个主体环节组成。评委为每一个环节打分并公布累计得分,重在模拟和展示新闻发言人的风采,培养大学生对新闻发言人的兴趣。
比赛:名校竞技 非专业上场
赛前的抽签会让常胜颇感压力,原以为只是广播台之间的联谊活动,没想到有不少名校的竞争对手。“清华人大是名校,但是我们中青也很好。”大家一交流,“门第之见”消除了,至今被常胜认为是一件“开心的事儿”。虽然王瑶已经取得普通话等级考试一级乙等的证书,离一级甲等也仅0.4分之遥,平时几乎不怯场;常胜平时留心新闻发言人的说辞和表达,并在新闻采访课上有过一次“处女秀”,但和外交学院等高校不少和新闻发言人专业更接近的对手相比,两人的起步建立在经验近乎空白的基础上。“我们的对手很有实力,我觉得我们胜出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常胜赛后说,他说他在赛前赛后的交流和观察中,看到了差距。
准备:48页word文档 倒背如流的视频观摩
为了从非专业成为“像”专业,两人针对环节设置和自身特点进行了准备。十几天的课外时间,他们熟悉了2008年1月到10月的时政热点——常胜的好友为此整理了48页文档。两人也在赛前的时间反复记背。
在主旨新闻发布环节,王瑶的模拟身份为C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新闻事件是《飞天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两人又找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后的新闻发布会视频反复观摩,“甚至都能倒背如流”。
除了内容上的准备,他们还恶补职业新闻发言人应有的素质知识,“力求最接近吧”。确实,评委之一、国家广电总局王宝国在颁奖点评时提道:“王瑶回答准确、反应敏捷、气度沉着。”
赛程:紧张顺利 几乎都在掌握中
人大“007式”的出场让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但秦刚评委幽默点评道:007并不适合当新闻发言人。王瑶和常胜展示的原创双簧则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诙谐幽默但围绕着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主题。常胜打头阵,不免紧张,但又坦言:“其实心态还是挺平和的,前面的选手答题情况有全对的、有对两个的、有一个都没对的。我看到他们的题大多数在我们的准备范围之内,所以觉得还是挺有把握的。
我校选手和沈冰合影
不止氛围紧张,还有时间。每个环节都有限时要求,并且涉及现场发挥的内容准备时间更加紧张。90秒主旨发布、90秒危机公关,必答题环节的即兴英语演讲更是只给了15秒的时间准备。“我的脑子只有一个‘party’单词的时候,作答计时就开始了。”于是,常胜对着给出的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的演唱照片侃侃而谈……常胜说,危机公关环节的准备时间更让他感到考验:两分钟的读题和准备时间要求选手能像职业的新闻发言人一样应对危机——坚定的立场、官方口径等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在框架中。常胜需要应对的危机为某超级大国A国指责C国此举“谋求空间霸权,威胁到A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并加紧出台针对C国的遏制战略议案,并计划联合其它国家共同遏制C国。两分钟后,常胜这样作答——首先阐述C国空间开发的基本原则,随后声明C国和平崛起的坚定立场,最后反驳A国的指责与言论没有道理,并希望A国予以回应和解释。“危机公关时,新闻发言人的气度气量和水准非常重要,说话时争取滴水不漏,要求发言组织严密。”
而王瑶在“主旨发布”环节中,两个现场专业记者的发问则都在赛前的准备范围之中,她的表现不负众望。
外交部之行:开心幸运 看到了更多
11月13日下午,所有参赛选手受邀出席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对中外记者说,今天我们很荣幸有一群特殊的嘉宾在场,他们是第三届京津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的参赛选手。他们的自信、沉着和优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行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秦刚又单独与选手们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昔日台上的选手于是抓住机会,成为台下踊跃提问的“记者”。常胜向秦刚提问:“如何把个人素质融合到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秦刚回答说:“能实现融合是锦上添花,如果做不到,必须保证新闻发言人基本要求的实现——言简意赅而诚恳相告。”秦刚告诉大家,比赛没有真正的成败,能上台的所有的选手都很棒。
离开外交部前,秦刚和大家合影留念,他在常胜的笔记本上赠言:立足祖国,放眼世界——与未来的新闻发言人常胜共勉。
夺冠:学校是重要动力 合作就是力量
说到参赛及获奖感言,两人都说学校是他们认真备战、尽力争取的重要动力。比赛现场的统分阶段,选手们都有发表参赛感言的机会。王瑶说是“幸运和收获”——很幸运能参加这样的比赛,很大的收获是通过参赛,知道了当好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艰辛。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学校是我们不辞辛苦、精心准备的动力所在,我们是作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参赛队伍出现在大赛和媒体面前的,我们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常胜说是“三个荣幸”——很荣幸能代表学校站在赛场上;很荣幸与诸多高手同台竞技,成为朋友;很荣幸接受这么多新闻界前辈的指点。“既然我们代表了学校参赛,我们必须尽力。”
他们都认为合作是力量。常胜平时就喜欢新闻发言,为喜欢的事情而投入感染了王瑶;王瑶原创双簧、掐表练习发言,她的实力也让常胜很有信心。尽管有分工,但两人都始终全程合作,为着学校的荣誉而努力。
记者手记:先后采访了王瑶和常胜,这是两个风格不同的人。王瑶的才情,常胜的把握,都给人“素质”的联想。两人都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正如常胜在参赛感言时说的“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交流时少些“技巧”,用诚心和真心沟通,这是这个角色定位得以成功的秘诀,同时又是任何交流可以顺利的原因所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