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相关部门对“字形调整”意见做出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9 20:3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近日在网上热议的“调整44个汉字写法”做出了最新解读。解读中称此次调整汉字写法的主要原则是为取得与宋体字笔形变异的一致,其他主用字体(仿宋体、黑体、楷体)与非主用字体,以后再逐步进行调整。

    据介绍,此次字形调整共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在总原则的指导下,此次调整中制定了横变提、竖变撇、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和竖钩、横折钩去钩5类笔形规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此次公布的44个汉字的调整包括“琴”字上左部最后一笔横变提,“衾、汆”等字下部件末笔捺变点,“亲、杀”等字下部件的竖钩变竖,“唇、蜃”等字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等。


    据了解,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自本月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开始,在网上产生热烈争议。在网上调查中,多数网民认为此举是“瞎折腾”,因为改动的这些字大部分都已被长期使用,在有些字的修改选择上并不成熟;有的网民认为要改就要统一改,不要“一些改一些不改”;也有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希望汉字的“整形”要慎行。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09:1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