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两个口号论析
[作者:林建华 谭桂梅 来源:精英网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07-9-3]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并由此开启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在最早实施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28年到1937年间,苏联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赶上了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苏联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了部门齐全的大工业体系。苏联的工业化确有不少问题,但是,问题并不能掩盖其历史性成就。辩证地看,斯大林先后提出的两个口号,即“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在苏联工业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 两个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斯大林在1931年2月、1935年5月先后提出的“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两个口号与当时苏联所处的国内、国际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当时苏联的国内背景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文化异常落后,它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要落后50~100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及时提出,党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从1918年春到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被迫进入3年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为此,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电气化。列宁指出,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惟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而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列宁还把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具体化为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全国电气化计划,并称之为党的“第二个党纲”。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认为,为了实现工业化,必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团结和利用科学家、技术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宣告结束。同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方针,要求党和人民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1926年9月,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战前水平。1926~1927年度末,工业总产值达到战前的109%。1927~1928年度末,工业总产值为战前水平的122%。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指出:“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我国创立一种不仅能把全部工业而且能把运输业和农业都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改造和改组的工业。”①但是,在大规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