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用于追踪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及瑞士法郎六种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盘中触及78.22的去年12月18日以来最低点位,并最终收于78.32点,当日跌幅高达1.26%。至此,美元指数在7月的累计跌幅达到了2.3%。
对于美元在近期的软弱走势,海外机构普遍认为,由于美联储仍坚持在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背景下,将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实施一段时间,对美国可能出现高通胀的担忧将使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承受压力。此外,投资避险需求的下降也促使部分资金转向收益更高的大宗商品市场。
美联储能否
迅速反应受关注
宏观经济的复苏迹象,一般情况下会对该国货币产生积极影响。7月31日盘前,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货币策略师德里克·哈尔潘尼就表示,美元汇率近期已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乐观情绪高涨的气氛中有所升高,而当日很可能好于预期的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将使其继续走强。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第二季度GDP终值环比降幅确实低于6.4%的初值和1.5%的预期数值;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同日公布的7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3.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3.0和6月的39.9;但美元指数却创下了2009年内的新低水平。
当然,哈尔潘尼也考虑到了美元指数大幅走低的可能性,在对该指数做出乐观预期的同时,他还指出,市场投资者目前已经开始考虑美联储是否能够对经济出现的复苏做出迅速的反应。而德意志银行驻纽约策略师亚当·伯伊顿则表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明确表示,即使该机构已经拥有了经济刺激措施的退出机制也不会在短期内使用,这很可能对美元走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指数有可能延续其近期的下探趋势。
7月21日,伯南克曾在国会进行半年货币政策证词陈述时表示,美联储将延长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时间。在实体经济走势并不明确且通胀压力有限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还将以刺激经济复苏为主要目标。有趣的是,伯南克似乎早已料到退出机制的实施时间将成为美元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因而有意淡化这一情绪。他特别指出,“对我们而言,能够维持美元强势地位的最好方式就是促使美国经济稳定发展,这是最好的保障措施”。
“无就业型复苏”
成中长期隐患
实际上,除了加深投资者对高通胀的担忧之外,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复苏还在以另外一种方式令美元承压。由于全球各主要股Shi在经济复苏迹象的激励下纷纷反弹,投资者的资金避险需求较过去一年大大降低,再加上国际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在2008年上半年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投资获利潜能,资金大部分朝向大宗商品市场的转移也客观上“冷落”了美元。以7月31日为例,在美元指数创下年内新低的同时,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大涨3.75%至69.45美元每桶,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黄金期货合约的日涨幅也接近2%。
基于上述市场情绪的存在,摩根士丹利货币策略师表示,由于经济前景持续好转,美元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弱势,与全球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的货币兑美元都将走高。而瑞银集团更是在上周二发表报告表示,因风险偏好回升,美元可能会在8月期间下滑。该机员驻伦敦分析师加雷斯·贝里也于7月31日表示,近期美元可能会进一步走软。
从中长期看,贝里认为全球市场上的投资避险情绪尚有再度升温的机会,因此,美元未来3个月走势仍有可能再度转为强劲。但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经纪公司之一明富环球却警告称,“无就业型经济复苏”可能会让美元处于更加险峻的境地。该机构认为,尽管美国经济正随全球经济一道复苏,但失业率的持续攀升将在中长期给美元带来严重的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