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这对一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培育了普通公民长期的安全保障意识,它实现了普通民众较长阶段的生活规划和生活计划,稳定了民众的消费行为,间接却又是强有力地促进了大众消费,这又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3. 观点三: 私有化是经济发展成功之重要手段。 解析: 那要看私有化什么领域。教育和医疗是公共产品。国家应该通过社会投入建立普遍的社会安全网和大众普及教育,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教育和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一部分私立学院和医院,不过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只有建立了公共教育和医疗系统,才能有效地培养人力资源,才能培育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让他们进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产业化和医疗私营化绝对会带来大灾难,其后果往往要到10年20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在这里,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观点最发人深省:他在对比了中国和印度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相对较为成功的发展后指出,中国在毛时代所进行地土地改革消除了中国现代化路上的重要障碍。毛时期所推广的扫盲运动、普通教育和建立的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1979年市场经济改革的转轨中被有效地运用和整合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意外地成为中国迅猛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而印度在1991年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有一半的民众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其卫生医疗条件也远远落后于中国, 无法为市场经济提供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这是印度现代化道路上主要的拦路虎。
4. 观点四: 中国发展福利制度,哪来的钱? 解析: 改革开放前的毛时代,中国堪称一穷二白,在那样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中国尚能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进行全国性的扫盲运动,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典范。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在财政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高达8500亿的中国,我们难道没有钱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吗? 这恐怕还是我们思想观念应当转变更新的问题。我们可以有钱投入美国市场,去资助美国消费者消费,却忘了来培育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国内消费,这是何等的遗憾! 一旦思想观念能转变过来,从以他人为主、以美国为主的思维转变为以我为主,以中国自己为主的模式,那么中国现代化的动能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其经济崛起的力道将超过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一次现代化的规模。
希望中国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能更多关注中国健康的、长期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毕竟我们在过去28年内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再往上一跃我们就可以攀登世界顶峰。尤其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要有正确的策略、要有远见、要懂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衷心期待中国出现自己的社会市场经济之父,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正、社会平衡结合在一起,为真正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长远的、纲领性的和指导性的蓝图,一如西德在二战以后所作的那样。
是为国谋,谨以上文献给国人。
中国崛起策二:中国的地缘困境和西部突围
Liu Tao7月 10, 2006 中国崛起策
(刘涛来稿)
翻开一本亚洲地图册和中国地图册,对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环境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先看中国的东北面:沿着辽宁、吉林边界下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皆同源于朝鲜民族,一般认为朝鲜是中国的兄弟邻邦,有鲜血凝结成的坚固友谊;韩国则是中国当今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由于朝鲜半岛在千年的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跟中国也维持着一种附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一般大家会对韩半岛两国有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然而历史的阐释往往随着当事国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千年的东北亚历史中,中国和朝鲜半岛也有很多冲突。中国隋唐时代的四代君主(文帝,炀帝,太宗和高宗)一代一代坚韧不拔地要征服高丽,朝鲜民族也顽强的维护着自己的独特性,后者虽然接受了儒家文化,却也发展出了一种无比强悍、冲撞和自立的高丽精神。今天半岛上流行于两韩的民族主义颇具有极端主义的倾向,它不仅仅指向日本,在其潜意识的暗流中也会指向中国。两韩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下,看似差别很大,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共性:双方都在刻意宣扬培育一种朝鲜民族优越感,认为朝鲜民族夹在中日两大强权间是不幸。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决定了两韩对中国既亲近又疏离,既接触又防范,既爱且恨的复杂感情。从这点上来看我国邻进东北亚的地缘形式是微妙的和复杂的。
我国东北亚正对的海面上是日本,在许多中国地图册上中国都会用红颜色标出来,象一只雄鸡傲立于东亚,日本则是由浅绿标出,很象沉在大海里的一只绿龟。中国和日本颇有一种三国里所说的瑜亮情节,既生瑜,何生亮?上天似乎专门为了考验我们中华民族,“赐”给了我们东边这个极为琢磨不透、具有极强民族精神的民族,也“赐”给了我们这个矮个子、给近代中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屈辱、让我们至今仍然得时时刻刻不断提防着的同为黄种人的民族。当然换个角度看,日本人也同样痛苦,中国当代的重新崛起,正在一点一点剥去日本人亚洲第一的美梦和自信,历史经历了一个轮回,似乎又将回到原来的格局,日本人就好象经历了南柯一梦,赫然梦醒时分,自己依然是个矮子,中国依然是高个子。不过,日本作为美国第一岛链防范中国的位置倒是仍能让日本欣欣然有喜色,中国东海出门见“鬼”(日本列岛)的地理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变化,除非中日关系发生巨变,如欧洲法德那样实现民族大和解,逼退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势力。往中国东南方向是我国的台湾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两岸都是骨肉同胞,但是台湾岛在战略上是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上重要的一环。2008年马英九如果能执政的话,两岸互动一定会发生变化,不过那是两年后的事,况且马的动向现在还很难预测。总的说来中国东向太平洋的格局基本上是个困局,飞龙受困于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的岛链式围困难以向东飞出太平洋。
南向是越南,东南方我国遥望菲律宾,这两国恰恰是东盟中对我国不太友好的两个国家。由于南海群岛的争端、中菲两国渔民的争端,双方往往容易卷入突发的冲突中去,进而影响两个国家的关系。越南关系与朝鲜半岛有类似的地方,越南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并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直接被中国统治。在近代,越南培育出自己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并在与殖民列强的斗争中加强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越南也刻意同中国拉开一定的距离,避免再次被中国同化。两国在1979年的交战更是埋下了深深的不信任感。尽管现在中越两国关系大大回升,但战争留下的芥蒂和提防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的。不同于韩半岛的是越南民族中没有韩民族中那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潮,越南人在文化上风俗上也更加接近中国人。越南在其模仿中国的“革新开放”中也如同中国一样取得了经济奇迹,很有潜力成为亚洲未来的一条经济小龙。中越关系能不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要看越南愿不愿意租借金兰湾给中国。金兰湾是天然的、优良的深水港口,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过去长期被苏联和后继的俄罗斯租借。俄罗斯由于财政拮据,承担不起高昂的租借费用,已经退出金兰湾。美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