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的历史角修改,以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并站在更度来检视一下当前存在于我国非常流行的观点和某些误区:
1. 观点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最佳的资源配置的模式和最佳的经济制度. 解析:不全对。市场经济当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马克思本人也说过,资本主义诞生以来200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过去2000年的总和。计划经济在全球的失败证明了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成功。但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也具有天然的缺陷。市场经济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有钱的和无钱的、有能力的和相对缺乏能力的、竞争中成功的和竞争中失败的极容易分化成两个不同的阶层,形成赢者通吃,败者被淘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现象。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主天然关心的是利润成长,并不必然关心普通劳工的生活和利益。当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如果劳工的所得收入没有成长,而福利待遇也没有增加的话,就会产生早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即生产过剩的危机,产品无法被消费,大量积压,进而引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另外,如果发达的西方国家的资本控制了某发展中国家的核心领域如能源、交通和金融,那么尽管该发展中国家也采取市场经济,但因为本国的民族产业培育不起来,整个生产消费领域完全被外来资本控制,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只能始终停留在殖民地经济的水平。
因而确切的说应该是配有一定的国家宏观调控,并配有现代化的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拉美也实施市场经济,非洲大多数国家实施的也是市场经济,但非常地不成功。拉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奇迹后就怎么爬也爬不上去了,产业结构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加工业和能源出口;非洲则完全没有培育出现代化的市场出来。确切的说,采取市场经济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国家只是少数国家,美国西欧不说,后进国家中取得成功的只有日韩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也就是说全球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0多个国家是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国家虽然也采取了市场经济,但依然在现代化的边缘徘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凡是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建立了现代化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国家,也都是中产阶级得到培育、大众消费得到促进的国家。相反在贫富极端悬殊、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绝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也是失败的市场经济国家。前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热谈的中国拉美化现象就表明了国内理论界对单纯的发展市场经济、而忽略社会平衡发展的深刻反思.
2. 观点二: 社会福利费用高昂,会拖累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让中国倒退到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时代。解析: 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在当今发达的成功的现代化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还没有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即使是美国,也在罗斯福总统和战后林登•约翰逊总统时代都经历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大幅度扩张,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改革。社会福利制度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冲突,其本身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用,是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德国社会学家考夫曼(Franz-Xaver Kaufmann)总结到,福利制度有四大经济效用: (1)福利政策保护了劳动力免遭过早的折损伤害(比如工伤事故、疾病、职业病等),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稳定和提高了工作效率。(2)国家通过对家庭政策、住房政策的投入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培育,因为家庭本身也是培育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机制。(3)国家投入的公共教育制度更是直接培育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