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王异化须谨慎防范 开发商链条断裂后果很严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11: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既然“老地王”多在按兵不动,“新地王”为何又在高歌猛进?睡大觉的地王“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仅扰乱商品房供应计划,还盲目推高房价,不可不察,不可不罚。

    这个夏天有点热,可最热的似乎不是天气,而是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地王”。但与“新地王”之“热”迥异,“老地王”却开发遇“冷”——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日前报道,广州市2007年批出的27块区域“地王”,竟有24块尚未开工或者未售。


    一边是“新地王”层出不穷,楼面地价屡创新高;一边是“老地王”大量闲置,迟迟不得开发。这很诡异:既然“老地王”多在按兵不动,“新地王”为何又在高歌猛进?

    “老地王”们之所以“睡大觉”,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嫌周边楼盘价格低,等涨价了再说;有的是资金链紧张,开发不起;有的是投资开发后售价不理想,还不如让它装扮财务报表。但从“地王”们目前的角色看,“地王”的异化无疑是更深层原因——如果说此前的“地王”还只是地价、楼价水涨船高的自然反应,目前的“地王”已异化为开发商的商业工具。拿地,也不再只是开发环节之一,而异化为一种资本游戏。

    有些开发商,拿地之意不在“建房”,而在拉高房价。高价拿地后,畸高地价推高房价上涨预期,带动在售楼盘房价的上涨,从而惠及自己的地产项目。“地王”尚未开发,开发商已从在售项目中狠赚一笔了。

    尤其对于上市的开发商,拍下“地王”、高价囤地意味着资产高估、市值膨胀,在股Shi里获取的巨额现金比开发楼盘更轻松,至于“地王”价格高低倒在其次,大不了卖楼时少赚点。近期企业融资环境相对宽松,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强化,一些房企乐此不疲地大玩“拿地-融资”的资本游戏。土地市场成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平台,土地成为资本运作的工具。

    而且,经由“地王”,楼市和股Shi间也实现了“双泡沫”的“互动”。“地王”推高房价-上市地产公司预期收益增加-股价上涨-融资-再高价拿地……如此循环,“地王”吹起了楼市、股Shi两个泡沫。土地资本化,市场泡沫化,成了目前房地产业的鲜明写照。

    “地王”异化,危险自不待言。正如学者钟伟所说,大量信贷和房价走高预期,再加上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都在助长“地王”的诞生,可是房价一旦高到难以承受的地步,开发商链条断裂,结果将不堪设想。

    尤其是“睡大觉”的地王,“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仅扰乱商品房供应计划,还盲目推高房价,吹大资本泡沫,不可不察,也不可不罚。正因如此,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在上周发出一份通知,要求展开一次专项快速督察。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8年1月7日就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指出: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然而据媒体报道,业内专家称,开发商拿下“地王”而不开发或退地,损失的至多也就是几千万元的竞买资金和地价首付款利息。代价如此便宜,收获如此丰厚,“新地王”层出不穷和“老地王”大量闲置的现象共存,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王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0 10:4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