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俞正声称举办世博不和别人攀比 不赔不赚即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11:4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最近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接受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电视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您是否经常戴世博领带?”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注意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佩戴的领带上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俞正声笑着说:“我经常戴,也希望大家戴。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方式,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宣传世博。希望大家一起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世博。”
  这段访谈是7月8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局进行的,凤凰卫视7月25日《问答神州》“助威上海世博会”专题播放了这次访谈的详细内容。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安、快乐。”俞正声说,上海世博会时间长、人数多,对“平安、快乐”带来了挑战,我们正在研究各种办法,想方设法保证世博园区的有序运行,让大家平平安安入园,快快乐乐观展。
  为宣传世博,常戴世博会领带
  关键词:宣传世博
  【解说: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现代社会里,细想想,有太多东西的诞生让人不能不惊异于人类的创造能力、创新激情以及非凡智慧,比如让夜亮起来的电灯、推动人类大工业时代的蒸汽机、让人们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的电话、深刻改变了人类娱乐生活方式的电影、电视等等。然而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伟大发明在被世人广泛认知和应用之前,它们在世界面前的首次闪亮登场,都是在同一个“舞台”上。
  这个“舞台”的创建距今不过150多年,而在100多年前,包括梁启超在内的一些中国人,就曾在小说中,梦想把这个“舞台”建到中国。100多年之后,这个可能会引领世界发展未来的梦幻“舞台”,在中国黄浦江畔,在一片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风生水起地矗立起来……】
  (俞正声和吴小莉站在上海世博局大楼顶层俯瞰建设中的世博园。)
  俞正声:这边是世博村,国外的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
  吴小莉:以后可以做商品房,如果世博结束以后。
  俞正声:以后是啊,商品房,价钱也低不了,我估计低不了,当然我希望它低啊。
  俞正声:这是国家馆,中国馆,中国馆的上面就是国家馆,底下是各省的馆。
  吴小莉:中国馆的这个设计,现在听说本来媒体都叫东方之冠,现在这个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
  俞正声:有人管它叫东方之冠,有人说叫粮仓,一个斗嘛,也有人叫做博士帽,叫红色博士帽。
  吴小莉:书记,我知道您戴的这个领带是世博会的领带。
  俞正声:对,世博会的,很漂亮吧,世博会的。
  吴小莉:都是这个颜色呢,还是就是您挑的?
  俞正声:有很多的,有一个是非常鲜艳的红色,今年人代会上我戴了。我们在后台准备上主席台的时候,好几个同志问,你这个领带不错嘛,怎么这么鲜艳,我说是世博会的。
  吴小莉:为了宣传世博会,您是会常常戴这个世博会的领带呢,还是特定的场合才会戴?
  俞正声:我经常戴,经常戴,我希望我们中央领导都戴。
  吴小莉:您刚才也提到了世博会,其实上海世博会是国家举办,然后上海承办,它是个国家行为,以这样的方向来说的话,其实它规格是比北京奥运会还要高的,这对于上海的组织者来说是不是压力更大?
  俞正声:北京奥运会嘛是北京市申办的,世博会是国家申办的,这是形式的不同。讲难度嘛,各有各的难度,讲影响嘛当然是奥运会影响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在全世界的影响比世博会大得多。但是现在我估计在中国,知道上海要办世博会的我还不敢说是大多数。
  【解说:然而历史上,作为世界性的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世界博览会在创办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光耀世界,万众瞩目。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诞生,其建筑场馆“水晶宫”,被尊为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而首届世博会上展出的船舶蒸汽机,更是让全世界的参观者激动不已。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许多“作品”都曾是世博会上的“明星”,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刚刚落成的、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上,轰动一时;1867年,美国费城世博会,贝尔初次展示了他的新发明电话;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1939年纽约世博会第一次启用了电视转播技术。】
  世博会无中央财政投入,目标是不赔不赚
  【解说:上海世博会被称作自世博开办以来规模最大、投入也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说,中国这次准备投入450亿美元,重金打造上海世博,投资规模超越北京奥运会。而举办世博会并非一本万利的买卖,历史上盈利、持平和亏损的情况不相上下,但近几届多是亏损。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更是亏损了10多亿美元】
  吴小莉:前不久您在接待香港的媒体团的时候,曾经提到世博会现在的投资金额大概有300亿人民币左右,那也有国外的媒体,《纽约时报》它们也提到说,如果加上间接投资,包括城市的翻新,包括基础的建设,轨道交通的话,其实大概有450亿美元这样的一个概念。450亿美元的话其实是比北京奥运会还要多的一个投入,您怎么看它们这样一个说法和算法?
  俞正声:那这个账看怎么算了,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呢,明年4月份,我们通车420公里,1公里嘛如果算6个亿的话,就是将近3000亿了,两千几百亿吧,它愿意这么算我也不反对。但是它实际上是利用世博会的机会,解决上海居民出行难问题迈了一大步。上海现在交通很挤,轨道交通也很挤,经常把这个门挤坏,就是挤到那种程度,所以这个钱呢花的是值得的,当然世博会后这个地方还要开发了,开发之后,我估计这个钱是能收回的,所以世博会,你刚才问中央财政拿多少钱,我现在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安排里没有中央财政的(投入)。
  吴小莉:包括1亿美元的援助资金。
  俞正声:都是我们,都是上海出,上海也不是财政。
  吴小莉:发债。
  俞正声:上海就是利用债变成土地储备,然后将来开发中间偿还,我们的目标是持平,不赔不赚。
  吴小莉:这个是蛮高难度,因为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有三分之一赚。
  俞正声:你别忘了,这个地方是上海市中心的位置,它将来的开发的价值是很高的,我说不赔不赚呢,就是说,那么如果挣得多,赔的可能性很少,如果挣得多,就要搞一点呢这个土地收入低的房子,供给我们的(市民)。
  吴小莉:回馈市民。
  俞正声:供给我们的一般的低收入居民,如果赔了那就困难了,所以最后再算账。
  【解说:有人说,正如奥运开幕式让世界得以一览中国绚丽的历史,上海世博会将提供一次预览中国未来的重要机会。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推动了中国一项更大的政府目标,那就是支持上海经济,把上海打造成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和世界级的城市。】
  关键词:举办世博
  吴小莉:其实世博会在1851年开始第一届的时候,此后的很多届都是全世界的焦点,但是近年来它也的确没有像奥运会甚至世界杯这么吸引人眼球,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俞正声:世博跟100年前的世博,或者说比七八十年前的世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最早的世博嘛,是以产品的展示,有一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以后发展的世博就是每一届世博有不同的一种理念,它宣传一种世界文化发展的某一个理念。在西班牙召开的世博会是水的一个世博会,就是讲这个水,怎么样我们要珍惜水,爱惜水环境,那么本次世博会宣传什么理念呢?叫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准确地说就是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中心就是两个字:和谐。当然这种理念中间,必然地伴随一些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都会展示他们很多新的技术。

  【解说:从2001年5月申办,到2010年5月1日正式启幕,上海世博会正可谓“十年磨一剑”。】
  俞正声:说过去是好胜心来承办世博这个恐怕不准确,当时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同志,他们代表国家去申办的,我理解当时国家(为什么)要申办世博呢,因为世博它是能够推动科学发展,拉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它不是一种,我们国家要比别人要怎么样,恐怕不是这么一种概念。
  吴小莉:而您也多次地强调,其实现在必须要积极去鼓励和激励的是民众的这种好奇心,这话怎么理解?
  俞正声:因为人来一次看世博也不大容易啊,门票钱你说便宜吗?也不便宜啊,一百多块钱吧。这个地方世博要有吸引他的东西,我说的好奇心就是世博它要吸引他,让他感觉到看一圈世博知道世界真奇妙。
  【解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是一场世界盛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更是史无前例。】
  吴小莉: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闻的,它的规模之大,甚至从来没有参加世博的(国家),这次都来上海参加世博了,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俞正声:我们上海的世博会的组委会,在申办时候承诺要拿出1亿美元,来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来参展,这是世博会的一种惯例。
  【解说: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等共同为美国馆奠基。
  美国馆将以“欢庆2030年”为主题,在明年的世博会上,其营造的展示空间里,将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参观者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
上一页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0:1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