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论高压聚焦:推土机下名人故居的生与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7 22: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名人故居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再次勾起了不少老北京人心中的隐痛。先是6月26日,位于北京西城区八道湾11号的鲁迅与周作人故居险被拆迁。随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破坏,在有关部门叫停前,门楼、西厢房已被拆毁,只有正房、倒座房尚存,同时,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也险遭破坏。一时间,名人故居的生与死成了舆论高压“聚焦”下的热点话题。
      缺少“名分”的名人故居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一片废墟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观看,因为这里作为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似乎已经难逃“消失”的厄运。与此同时,日本为感谢梁思成为保护京都和奈良古建筑所做的贡献,正在酝酿为其修建纪念碑,同一个人物,却在同一时间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半个世纪前,身为建筑学家的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大声疾呼的话语犹在耳旁,可如今,就连他本人的故居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为此,以《城记》一书记录了北京城变迁和古建筑命运的新华社记者王军,近日不断地在媒体和博客上疾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不过,王军当然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微薄,他曾向记者忧心如焚地表示:“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什么身份都没有,连最低等级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地位都没有!”对于这座故居,王军还有一段更为深刻、生动的记忆。几年前,他曾带一位FaGuo画家朋友到那里参观,本以为可以一见自己崇敬的偶像的故地,结果,当FaGuo朋友走进院子,看到破败不堪的景象时,40多岁的中年画家竟泪流满面。当时,王军所感到的无地自容此刻想来仍令他揪心,他说:“我们这样对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是不受尊重的。”

    为此事奔走疾呼的并不只王军一个人。7月13日,NGO组织“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表公开文章——《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破坏,北京市文物局该当何罪?》,文章中指出:“北总布胡同24号院落被破坏尤其令人愤怒,因为这个事件纯粹是北京市文物局对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冷漠,以及对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保护的绝对不作为造成的。”该文还要求国家公诉机关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北京市文物局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面对社会各界的指责,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玉伟表示:“故居只是社会的分类,它并不是文物局进行文物保护的分类。”更何况,这一次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连一个“文保单位”的名分都拿不出来,也没有“名人故居”的挂牌。对此,王玉伟解释说,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名人”的概念不好界定,这并不是文物部门能够确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审批名人故居需要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文物保护法》中也并没有专门针对名人故居认定标准方面的规定。“‘名人’的问题从文物部门的角度不好界定,而保护院落更多的是对院落建筑本身的评估,不单独提人物本身。”

    “连名人都无法界定,怎么去认定故居?”文物专家王世仁也坦言了自己的看法,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在此居住,谁是名人究竟谁说了算?而且,很多名人在京租住地有七八处,哪处最值得保护?如果跟名人沾边就保护,那岂不是几乎每个院落都能说出点门道。

   
王世仁所说的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了人们很久,但是,仅仅因为缺少“名分”,名人故居的存在就变得如此脆弱不堪,随时都可能成为城市拆迁的“祭品”,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心疼。因为,如果说默认不挂牌就可以不保护,那就等于给名人故居下了一道拆迁许可证,根据北京市政协的一份建议案,2005年时,老城区308处名人故居中,有189户暂未列入文物保护项目,如今,其中至少半数已被拆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06: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