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员称不能期望调控使商品房降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0 10: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官员称不能期望调控使商品房降价
2007-02-02 来源: 东方网 
  核心提示:建设部原司长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称06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在今年落实到位。对房产调控,我们不能期望市场商品房的价格下降,因为即使大幅下降,低收入者仍然只能“望楼兴叹”。而应期望住房保障制度完善。

经历2006年建设部、央行和财税部门的合力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扑朔迷离地进入2007年。

第一财经日报2月2日报道 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出现泡沫,2007年房价是否会下降,政府是否续出宏调措施?围绕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门与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原司长、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元端进行了对话。

《第一财经日报》:回顾2006年房地产业形势,你作何判断?

张元端:我觉得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是很好的。

前一段不断有人“唱衰”房地产市场,说中国楼市要“崩溃”,等等。但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楼市不仅没有“崩溃”,而且仍然是稳步发展。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楼市必然会稳步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房地产投资增长为GDP增长的两倍左右为宜。而2006年GDP增幅为10.7%,而房地产开发投资16416亿元,同比增长24%,基本上是相匹配的。

以2006年1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同期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1%。

另外,从2006年5月份开始,全国楼房空置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这几个方面都表明了去年楼市的景气不衰。

《第一财经日报》:既然楼市景气不减,那么该如何评价2006年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成效?

张元端:与以往相比,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有两大特点:一是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根本上入手来稳定房价;二是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在以经济目标为指向的同时,努力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调控不可能立竿见影。

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其实质是重建房地产市场结构。即通过大比重地发展中小套型住宅来调整供应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匹配;通过控制由于拆迁安置带来的被动需求和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来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

既然是重建,就需要有一个过程、一定时间。供应结构的调整效果要在明后年才能显露出来。

对房产调控,我们不能期望市场商品房的价格下降,因为即使大幅下降,低收入者仍然只能“望楼兴叹”。而应期望住房保障制度完善,期望保障房的租、售价格,中低收入者能承担得了。

从住房保障来看,目前,许多城市都已公布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各城市的规划有一个共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住房保障,切实提出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以及供应“限套型、限房价”商品住宅用地等保障措施的定量指标。

这些都是治本的措施,假以时日,必见成效。因为不少国家都是走的这个路子,而且是有成效的。

《第一财经日报》:这一两年房价上涨并高位运行,有人认为是房改过程中过于市场化所致,你如何看待?

张元端:住房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应加以充分肯定。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由国家或单位提供低租金公房的实物分配制度。由于住宅投资严重不足,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只有7平方米,将近一半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而到200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26平方米以上,住宅私有率为81.62%。

当然,我们的人居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还有待于加快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介入住房问题的认识和行动,真正形成住房的市场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这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要达到的根本目标。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建设部在着力调控房市同时也开始反思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接下去政府将会如何应对住房保障工作?

张元端:我们对住房社会保障,从认识上、执行力度和管理上都存在欠缺。经济适用房投资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但2006年局面得到扭转,经济适用房投资526亿元,增长10.4%。不过,经济适用房投资在整个商品住宅投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仅为4.5%。

为解决全社会的住房问题,我们将最终建立起三个“两条腿走路”的机制:1.市场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两条腿走路;2.买房和租房两条腿走路;3.新房市场和旧房市场两条腿走路。强化住房保障以后,将会加粗社会保障性分配这条“腿”,从而使解决广大低收入者居住问题的步伐加快。

这也将会从根本上减轻对市场性住房的需求压力,缓解市场性住房的供求矛盾,从而稳定和平抑市场性住房的价格。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2007年的调控方向有何预测?

张元端:2007年将是对2006年出台政策落实到位的一年,我们只要深刻理解调控的思路。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思路,出台任何符合逻辑的深化细化已有政策的新的具体政策,都是不奇怪的。

《第一财经日报》:房地产市场有个区域特性,你对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房价走势有何看法?是否有地区存在房地产泡沫?

张元端:我们应多把市场、房价的规律性的东西研究清楚,少作具体而又具体的断言。一般情况下,决定房价变化有六个主要因素:购买力、开发成本、商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政策导向、市场预期。

房价的地域性很强,呈现出的一般规律是:房价的上限是购买力,下限是开发成本,房价随着商品供求关系或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并受到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的影响(有时是强烈影响),而在上限与下限之间浮动。

不管是一、二、三线城市,都应在此框架下来认识房价和寻找调控措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5:5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